这个世界当然会好,但对九零后,往者不可谏,来者不好追

admin
2022-05-19 / 0 评论 / 145 阅读 /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

最近很多读者在问我一个问题,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问这个问题的人,可能是受到了小号张朝阳,吴晓波那一期的消极影响。

吴晓波也好,张朝阳也罢,都说了一些消极的话。

青春才几年,疫情就三年,很多人可能已经不耐烦了。

但是就算疫情今年年底消失,世界要回到经济繁荣期,也不是一年就可以的。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来一去又好些年过去了。

有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忽视了,那就是年龄。

你想想看,对于90年左右的人来说,90年的现在已经32了对吧。

这批人29岁的时候,是2019年。

2019年是个什么情况呢?

如果往外部世界看,全球经济其实已经出问题了,否则2016年的时候,川普也不会上台。

如果向内部看,2019年的房价是相当高的。这个29的年轻人,如果买了房子,他付出的价格可能要比那些比他小四五岁的人,贵了好几百万。

这就是网络上的那个所谓的时间窗口截止线,所谓85前与85后。

那么这个多花了几百万的年轻人,他指望的是什么?肯定是收入的快速上升,以此来弥补这部分损失。

问题是后面就遇到了疫情,很多行业受到了波及,不要说教培,哪怕是互联网也面临了一波减薪与裁员。

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29岁的人32了,如果时间再推移,那么35,38,也许,某一天世界的经济恢复了,又进入了繁荣期。

问题是,他40了。

人赚钱,就那么几年,一般来说,如果你30~40这段时间耽误了,那后面有机会,也是下一代人的机会了。

比如00后的机会了。

这个故事在50后身上发生过,他们就是这样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后来确实有大机遇,但是机遇属于60后。

50后就属于在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完美错过。

50后更多的人生体验是下岗,而60后,则是赶上了市场化浪潮。

人生轨道截然不同。

这个话讲出来是挨骂的,谁讲谁挨骂,不是说名人说出来挨骂,无论谁说出来,都是挨骂的。

有些事儿怎么讲呢,道理其实是非常简单的。

就像我们都知道,春种秋收,你说如果要冬天种东西怎么样?

很难。

可是如果这个人生的时机不对,正好是冬天,他熬不过冬天,冬天过去,等春天,他已经老了,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机会不属于他了,机会属于下一代人了。

那你让他甘心,他也真够难的。

所以这种时候,你出来说什么真话都是挨骂的。

但是换个角度看,真话又是不得不接受的。

好做的事情,早就被前人做完了,留给你的,本来就是最硬的骨头。

我很明白大家在想什么,人性都是懒惰的,无非想要绕,可是有些事儿,你就是绕不开。

就比如一个问题,我们做了几千年的老大,200年前为什么失去了铁王座?

按照公知的说法,他们会给你喋喋不休地讲各种西方的小段子。

可那些是原因吗?当然不是。

公知这个群体,其实既没有做事的经历,也不曾真的读过什么原始资料,他们只不过是些虚假知识碎片的二道贩子。

我记得那天写影评的时候,有读者跟我说,古人没那么多心眼。

我回复说,古人心眼比你多,只不过你不了解。

今天举几个例子,你比如罗斯福新政,雇两拨人,一拨人去挖坑,一拨人去填坑,走出经济危机,你以为这是西方人发明的?

范仲淹早就玩过了。

范仲淹在杭州的时候,遇到灾荒怎么办?组织划船比赛,自己带头,带着一群富人在湖上喝酒,搭棚子,举办各种宴会,欣赏比赛。

为什么?他在做什么?在搞运动会吗?

不,他就是在挖坑填坑呀。

他心里很清楚,富人有钱,穷人没钱,这会儿灾荒。你只有鼓动富人消费,去雇佣穷人,才能渡过难关。

你看到了吧?古人其实很聪明的。而且仁宗把范仲淹的做法制度化,把他的试点推行开来,让其他太守也效仿。

你再比如司马迁,他早就写过,老百姓是不可能靠教化的方式达到理想状态的。

这就是所谓的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所以君主要怎么样?要管理预期,要引导他们的消费需求。

你看到了,管理预期,打这会儿起就出现了。

而且司马迁还写过,要在人们贪婪的时候恐惧,物价涨到极点,你就要卖出,视同粪土;要在人们恐惧的时候贪婪,物价跌到极点,你就要买入,视同珍宝。

这么做是为了像巴菲特一样滚雪球成为首富吗?不,古人比他的视野开阔多了。

这么做为什么?是为了平衡市场。今天,各国都是这么做的,这不就是凯恩斯玩的货币政策吗?

司马迁还写过,北方的人为什么富有?因为他们地处严寒,懂得储蓄的道理。南方的人为什么贫穷?因为他们气候炎热,一年庄稼熟几次,根本不用为了吃的发愁,所以就懒惰。

你注意,他那个时代的气候和今天不一样。所谓的北方就是今天的温带,而他笔下的南方就相当于今天的热带。

你今天去看,全世界发达的国家都在温寒带,没有热带的。其实就是这回事。热带地区的人,生活太容易了,很难产生高组织度。

而且司马迁还写过如何发战争财,汉代七国之乱的时候,有商人借钱给官方,资助他们打仗,一次性获取百分之一千的回报。

这个过程今天很常见呀。我们聊俄乌战争聊过很多次,一群人围绕乌克兰卖军火发财。美国在二战时期也是这么崛起的。

你注意,司马迁只是个史学家,他只是个记录者,他记录的这些东西,古人早就想到了。

那有人就要问了,古人这么聪明,为什么后来西方崛起了?

因为他们发生了科技大爆炸,你没有。生产力才是那个硬实力,其他都只是补丁而已。

很多人,一辈子都蜷缩在文科思维当中,尤其是我们这个科举了几千年的国度。

你太想当然了。

文人思维,他们从来都是大而化之,他们总以为只要提供土壤,科技是自动爆发的。

实际上从来不是。

你没有足够多的理工科思维的人,科技就没法爆炸。

我们的经济从什么时候才开始蒸蒸日上?近几十年。

我们民国时期没有大师吗?有,太多了。遗憾的是,全是文科大师。

我们花了很多年,去普及,灌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概念,才有了从几十年前开始的理科生碾压文科生的趋势。

这个趋势很重要,只有持续不断的理科思维的人数占据绝大多数,我们才有可能引领下一次的科技大爆炸。

说穿了,要把人类拉出如今的经济泥淖,除了来一次科技爆炸,让生产力上一个台阶,根本没有别的办法。

你指着今天的公知,他们跟古代的穷秀才没有任何区别,卵用都没有。

那么站在个人的角度上看,作为90后,你真的是哪儿哪儿都不挨着,如果你非要逆袭,要走出对自己不利的困境。

最可能的突破方向,恰恰是硬方向,就是围绕科技爆炸这个核心点。

你要有自己的硬实力,你到底能够攻克什么技术难关,你到底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利润。

你要明白,现在的牌桌上是个什么局面。

现在牌桌上不缺资本,也不缺老油条,一群有资本的老油条围着个技术难关,就是攻不下去。

你攻下来,你就是拍卖会上的古董,你就是香饽饽,一群老油条资本只能围着你叫价,内心再滴血,都得喊价,一次次突破自己心理底线的喊价。

你要是没有这个硬实力,你混不出头的。

就像刘邦,他不缺老油条,他团队里全是老油条,他自己就是最大的油条,他现在万事俱备,就差韩信。

就差一个能打的。

刘邦入蜀之后,只有一个人出头了,那就是韩信。他加入的最晚,还是能出头,因为大家都在等他。

大家把所有容易的事儿都做完了,最后就等他了。

你想出头,你就必须是那个能打的。

但愿科技大爆炸,就炸在你手里。

精彩留言

乔闻亮
来自浙江置顶
经济就是聊分配,金融聊选择

童晨芳
来自上海置顶
50后赶不上啥,但他们的后代是有机会的的75后和80后。60后赶上了时代,但他们的的后代是差一步的85后90后。所以历史还是公平的。

记忆承载
(作者)
有道理

刘华旗
来自广东
科技爆炸,现在更多是工程技术上的进步了,理论上并没有什么突破。
就算是工程技术也挺难的,我小时候就听科学家讲可控核聚变50年内突破,到现在了,还是说50年突破[捂脸]

reveries
来自广东
公知这个群体,其实既没有做事的经历,也不曾真的读过什么原始资料,他们只不过是些虚假知识碎片的二道贩子。
强[强]

盼盼
来自广东
昨天跟一个工作中有很多95后的海龟的朋友一起聊天,问他95后小年轻怎么样评价。他说:

各种工具用得比我熟练灵活,吃苦耐劳还不矫情,同等工作地位的话,比我强现在强;跨时空比,比我当年强。

满口的称赞之下,我说,他们普遍学历好。所以有各种毛病的都被工作筛得你看不着了[偷笑]。

不是哪一代的人优秀与否,而是时代大潮筛出来了什么人,走上历史舞台罢了。

Ococu
来自江苏
看来世界还是得靠韦神[偷笑]

大王派我去巡山哟——小钻风 is me
来自江苏
所有人在时代里都是一粒灰尘。老话常说:大富靠命,靠天,小富靠努力。不是迷信,确实是这样的,得依靠时代的优势。90后飘过……希望我能想下未来怎么提升自己,找准一个对的方向。

波波
来自浙江
这个,着实有点难。。。
85后的我,还是躺平吃瓜看戏吧。。反正没房,也买不起房,更不打算买房了。。
其实吧,想开点,上班混时间,下班钓鱼打牌小烧烤,日子不照样美美哒嘛
何必要买房呢,何必要结婚生子呢。。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这个要求总不高啊。。。
再说了,谈一场15分钟的恋爱,多省事儿省心省钱啊

元气少女缘结神
来自上海
本来上半年计划好的,结果,上海这样,半年即将过去了。日子还是要过得。90后飘过..我就是那个32

江滔
来自上海
说起“生辰八字就是命”都会遭到迷信的抨击……那就换一个“个人奋斗也要看历史进程”……后来发现站高了看,原来是一回事儿

杨铭Lynn
来自重庆
这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吧,个人理解。前辈是沾了时代的光了,可是那时候不确定性也多呀,风险也大呀,那能发财的不是有勇气承担风险的那波人么?现在是确定性增加,要求能力跟上去的时候了。哪有两头都沾的,除了个例。

付秋月
来自广东
刚入行的时候,一个工作8-9年的姐姐感叹:我们真的是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年代,太幸运了。90往后的宝宝们,应该没见过公司旅游,国内随便玩玩是基本配置;东南亚游是标配;欧洲日本是高配。个人游游腻了自己上非洲看原生态是个什么样子。
繁荣的时候,我们多半会高估自己,高估行业,高估时代,高估所有的一切;大环境稍微打个喷嚏我们就很难受得了咯。
处处都是矛盾,有时候突出,有时候不突出;有些矛盾可解,有些矛盾解不了。
末了还是要振作起来好好搞钱儿

YJL
来自北京
反过来,如果一代人不易造就大富大贵,那对普通人是好事啊,不是更多人容易心理平衡了嘛,心里不怨,社会就安定了。

牧羊人
来自河南
只有简单粗暴明了的道理才能教化一点点人心,你比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丁昆朋
来自河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除了啃硬骨头,打硬仗别无选择。如果跪下唱征服有用,大家都会跪。既然没用,那就上呗。

昱溪
来自上海
科技大爆炸没来之前,降低自己的预期,努力过好自己,等到机会来了,哪怕50岁了,还能有胆量和能力跟上一波,此生足矣

门诊杨医生
来自广东
今天讲的是《货殖列传》

超男
来自北京
选择大于努力,有一个致命前提,要么命好是天选之子要么是慎重考虑后付出超出想象的努力和痛苦
15年前高考全省1万名左右选的专业是金融学,去年老乡孩子高考才发现要全省前1500名才能报考母校相同专业,现在混的一般但整体还算吃到了金融发展红利,15年前的选择真的是靠命[捂脸]
4年前经过慎重考虑,摒弃了传统的线下,开始转型线上,找准一切机会厚着脸皮和周边同事学习,学代码学数据分析等等,回头看过去4年前的同事90%被淘汰出了我所在的领域,自己还需要继续学习但至少方向路线目前是对的,选择对方向前2年的坎坷真的是超出想象

许江浩
来自内蒙古
三体人用智子封锁了地球的科技,努力突破吧,罗辑……

drz
来自重庆
借用西风之前讲的话,学霸去高科技行业,具体就是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的行业,量子通讯,深海空间站,网络空间安全,脑科学等重点行业,进不去这些行业的就要下沉,薄利多销,参考拼多多模式。大佬就做元宇宙,未来的终极方向[呲牙]。

一个人吃饭旅行
来自吉林
形势好的时候也不是人人都发财,反之亦然。
生活从来就没有容易过,努力虽然未必有用,但也是唯一能做的变量了。
怎么选,自己想清楚就完了。

事后回看觉得过去如何如何容易,穿越回去你就稳赢么?不过是考试过后看到“正确”答案以后,觉得自己就懂了的错觉罢了。

HUA
来自浙江
说穿了,要把人类拉出如今的经济泥淖,除了来一次科技爆炸,让生产力上一个台阶,根本没有别的办法。在没有办法前只会在某些品种上瞎倒腾。[捂脸]


来自浙江
人类的知识在积累,但智商并没有大的变化

金湉
来自浙江
要么上车早,要么有技能点,其实无论啥样的时代,有专项技术过得比旁人好是容易的,发大财得靠势

金湉
来自浙江
太多人心中的必需品是学区房、国外游、大牌包包,事实上人的必需品是吃饱穿暖有屋住

安然处之
来自江西
又是担心世界毁灭的一天,朕累了,众爱卿散了吧。

azu
来自广东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改个名字试试
来自江苏
普通人就想开点吧

好小
来自广东
科技大爆炸,当然主要体现在工程技术上的进步,但技术突飞猛进的前提,首先是理论上的突破。计算机的出现,从具备理论基础到实物出现,不过短短四五十年,但背后机器语言的逻辑语法语义语用,理论的完成花了两百年

格格瘦了呦
来自吉林
不管咋样,再难也要日拱一卒,每天进步一点点。因为这样逆袭的几率才会大那么一点点,你也比以前的自己更好一点。

   ————一个还在奋斗中的80后

自由自在
来自天津
那个谈15分钟恋爱的,如果这15分钟是净值的话,那说明还是年轻体力好[破涕为笑]。

0

评论 (0)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