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山头眺望:当下的改革力度远超你的想象


先讲一讲这个“眺望”。

“眺望”是一个动词,意思上站在一个很高的位置看到的很远的风景。类似的表述有一句诗就很形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视野开阔,格局宏大。为什么往往只有少数人能达到这个境界呢?_原因很简单,大多数人都是屁股决定脑袋——脑袋都被屁股左右了,还能看到什么?_所以,你希望自己能站得高看得远,首先就要让脑袋摆脱屁股的依赖。这一点说起来很容易,但是真要做起来很难。

举一个例子。

现在国企的争论很激烈,国外以美帝为首的拼命指责我们的国企破坏了市场经济,“巧合”的是,国内也有一票人同时也在拼命宣扬国进民退的概念——指责这个目前经济不景气的罪魁祸首。然后,我的文章中讲了很多国企在我们特色市场经济的作用——说白一点,就是拼命为国企辩护。

那么,我个人为什么要为国企辩护?是否我个人是所谓的“国进民退”的受益者?答案可能很让人意外,我恰恰是所谓的“国进民退”的受害者。

去年我们在某省某县投资了一个房地产项目,本来计划今年中旬开盘。说实话这一两年县级城市的房地产项目很好卖(因为棚改),但是今年手续办理却出了问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审批突然变得各种拖沓,结果到现在也没拿到预售许可证,未来什么时候能拿到完全无法预计。

然后我们找渠道了解了一下原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原因是当地政府城投公司自己做了一个房地产项目,为了保证这个项目的销售,政府办理其他项目的手续都有意识的故意拖沓——反正是在城投公司的项目开盘销售个七七八八之前,其他项目是别想拿预售许可证了。

什么是“国进民退”?这就是典型。什么是地方保护主义?这就是典型。

当地政府这样干,我们如果销售延误一年,光是财务成本就是几千万。更何况明年县级城市棚改政策很可能有重大调整,
那损失就大了。

那么,假如你经历这样的遭遇是不是该痛骂“国进民退”?为什么我还要在文章中拼命帮国企说话?

因为我不能屁股来左右脑袋!我的脑袋一定要站在更高的立场来“眺望”。

个人经历只是微观个案,国企定位却是宏观认识。如果因为个人的经历就以偏概全,否定一切——那还有什么格局?那还眺望个屁!脑袋跟着屁股混是没有前途的。

如果一定要联系自己的利益来分析,说实话我对国企也“恨”不起来。

为什么?

因为我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国经济几十年高速发展的受益者——这种大势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个人的努力。欧洲、日本、台湾20年经济没有增长,这样的大环境下,个人再努力所得也非常有限。

美国经济在过去20年在发达国家算是表现好的,可是改开40年,美国也经历了2次重大的经济危机——1988年是一次,2008年又是一次,未来2019年——2020年大概率还会来一次,每一次经济危机大部分人的财富都会大幅度缩水。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为什么中国经济高速增长40年没有一次经济危机?

_原因就是我们在经济疲软时,我们政府不仅可以用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而且还可以动用国企进行逆周期扩张!_资本主义社会政府干预的力度(包括财政+货币政策)远不如我们,而且还没有一票国企可以在政府一声令下去干脏活、苦活、累活。

这个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双核驱动的模式就是我们特色市场经济的核心优势。

只要经济盘子保持稳定,中国遍地都是机会,一些微观个体领域吃点亏算个屁!

你以为经济保持几十年高速增长就是理所当然?

当我深深的感恩中国经济几十年高速增长给我们创造一波又一波的机遇时,你让我如何能昧着良心骂在经济疲软时却逆势而行的国企呢?

2008年后各国经济增长图

按:08年经济危机各国都大伤元气,要花好几年来舔伤口才能勉强恢复到经济危机的起点,我们凭啥能一骑绝尘,毫发未损?

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逆风前行。

现在很多人都很焦虑,对于经济形势很悲观——其实就是增长速度降下来了,今年总体速度还会在6.5%左右。我觉得经济速度降一降不是坏事——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才能真正的深化改革,高速发展的时候,谁愿意变革?

今年以来,中国的改革的力度之大,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山头眺望,从宏观的视角看到了什么?

这里简单的梳理一下。

民生领域——医疗篇

8月国办发了一个很重要的文件_《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之初责任划分改革方案__》,_这是一个力度很大的改革方案,这里只讲医疗卫生领域。按照这个方案,国家中央财政其实已经将医疗卫生主要领域——包括公立医院拨款、城乡居民医保补贴、婴幼儿预防接种、孕妇管理、老人健康管理、重大疾病补助等等都接管过来,地方财政医疗支出大幅度降低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哪怕有些地方财政恶化,也不能影响老百姓的医疗保障与公立医院的运转——中央财政直接买单!未来国家要提高对老百姓的医疗保障水平也不会受地方财政的影响而落实不到位——中央财政整体安排这部分的预算。

说白一点就是,现在开始老百姓的医疗保障与地方政府没多大关系了,中央财政一竿子插到底,直接对老百姓负责。

友情提示大家一句话:_国家的医保一定要买_——不管是城市居民医保还是新农合,这是国家的福利——福利懂吗?你交多少钱,财政就会补贴不低于这个数字的金额。呃,号称皿煮的灯塔的美国是没有国家补贴医保的,美国老百姓只能买商业医疗保险——用脚指头想一想,保险公司会不会给老百姓买的保险补贴?

医疗卫生领域与地方财政事权和之初责任划分表

民生领域——教育篇

其实我们教育作为普惠性公共产品做得非常不错的。教育投入一直在持续扩大,目前公立学校小学到初中费用基本是全免了,2020年高中也会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大学虽然不属于义务教育,但是国家教委依然每年给每个大学生提供了8000元+的补贴——也就是说一个大学本科生毕业,国家就要补贴3万多元(学费白菜价,住宿白菜价的原因)。在贫困地区国家还给贫困学生提供免费午餐,这个午餐水平还不低。

海南省儋州市峨蔓镇笔架小学免费午餐公示

呃,这里忍不住多啰嗦几句——现在美国新闻报道的什么最多?就是川普减税后的财政恶化的效果在逐渐表现出来,以教育为例,美国公立学校由于财政拨款大幅度削减,导致美国公立学校现在拼命削减开支——小语种课程砍掉了,兴趣课砍掉了,很多教师被解雇,一些中学连校车都砍掉了,公立学校教学质量正在迅速下滑。大量的社会保障项目入不敷出,这样持续下去,不出2__年就要出大问题——我们且拭目以待。

中国教育目前改革力度最大的是大学教育。

10月19日教育部印发了_《关于加强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_。讲几个要点:

教学制度改革——“推进辅修专业制度改革,探索将辅修专业制度纳入国家学籍学历管理体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辅修专业,完善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权、选择权,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这是明显的要求将大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与能力更高的人才,而不是局限于特定专业的学习。

推动课堂革命——“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老师照本宣科是不行了,教学要求未来会越来越高。

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加大过程考试成绩在课程总成绩的比重”——学生临时抱佛脚应付考试是不行了,学一门课程就要真正掌握它。

提高教学能力——“大力推动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学第一线”——未来教学不会限于教师资格,有水平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的走进课堂给学生传播有价值的知识与信息。

动态调整专业结构——“主动布局集成电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养老护理、儿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民生急需的相关学科专业”——这是大学教育为《中国制造2025》产业升级培养人才,为民生急需领域培养人才,家里有孩子的可以优先考虑这些专业,未来高收入专业都在这些方向。

总体而言,我们的大学以后会_“宽进严出”_,会通过各种手段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努力学习的学生,未来要拿毕业证将会很难——你得交钱去读课外培训班。这也是未来教育培训的一个机会点。

机构与体制改革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_《深化党与国家机构的改革方案》_。这个方案力度很大,中央机构有很大的变革,省级党政机构部门改革方案在9月底就全部报完了,现在是落地阶段——在今年年底要基本调整到位。

机构改革大的方向其实很清楚,按照当前国家治理要求对机构进行一次彻底的梳理与整合——该合并的要合并,该裁撤的要裁撤。

机构职能确定后就定员定岗,有能力的才能分配到一个岗位,没有能力的呢?统统安排到一个“综合部门”——其实就是闲散部门先养着,待遇还不变——这是很高明的手段,为了减小前期改革的阻力,推动机构调整、定岗定员这些大的步骤迅速落地,就不能一开始去砸了一大批人的饭碗。

所以,目前这个过渡期出现很奇葩的现象。就是机关事业单位“综合部门”或者“业务部门”人员暴涨,而且很多人的工资与相应的部门完全不匹配——比如某市电力局甚至出现年薪十几万的“保安”——其实就是机构改革中淘汰下来的闲散人员临时安置手段。

以后等机构改革后稳定了,这些“闲散人员”再慢慢淘汰掉。

这是新时代的精兵简政,目标是让未来国家机构人员更少,效率更高——那么,怎样才能用更少的人实现更高的管理效率?这就涉及到行政体制的改革。

行政体制的改革意义非常重大。我们要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的增长,首先就要让我们的政府管理从过去粗放式管理转向未来更精细的管理。

说白一点就是要解决权力边际的问题以及权力运行的规则问题。

今年机构调整基本完成后,各个机构与部门的职责与定位明晰之后,明年就要推动这个行政体制的改革。

总的思路还是“_市场归市场,市长归市长_”——首先是明确权力边际的问题,这个解决思路就是政府要放权,要简化职能。具体方案就是推行“_负面清单制度_”——负面清单之外,市场归市场,政府不干预;负面清单之内,市长归市长,政府承担管理责任。权力怎么运行?就一条“_依法治国_”——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行使管理职责。

只有这样干,才能实现“_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_”,激发市场与民间的活力,才能让政府简化职能,在精兵简政后实现高效的管理。

体制改革还涉及到干部选拔机制与考核机制的问题。这些问题在近几年都在逐渐调整。很多体制内人士都有明显的感觉——过去领导是最好干的,现在考核机制越来越细化规范,没有金刚钻,就是给你一个领导岗位你也干不下来!这其实也是一种进步。明年这些领域的改革力度会更大。

机构调整与体制改革是最难的,阻力也很大,但是难度再大我们管理层也会坚定的推行下去。不把管理体制理顺,不刮骨疗伤整体提高执政水平,怎么能带领14亿国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虽然我们不能期望体制改革能一夜之间就彻底改变行政机构的面貌,但是,我坚信未来趋势一定是——权力的边际会越来越清晰明确,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会越来越高效。

还有就是一些领域大刀阔斧的整顿,这个很给力却不好说,大家自己去搜索“清理两面人”的新闻。

经济领域的改革

这个力度更大。

减税降费——个税从3500元起征,现在提高到8000元——9000元左右,大量行政性收费被砍掉;

扩大对外开放(包括金融、服务、汽车等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海南国际旅游岛、上海国际博览会;

乡村振兴计划;

资本市场的一系列动作(这个找机会专门讲);

……说实话,这些政策落地,处处都是流淌着的财富啊!

过去你能想象一年时间管理层有这么多的大动作吗?教育改革、医疗改革、机构改革、体制改革、经济领域的改革——管理层竟然在一年时间内就干了这么多大事!

这是为未来吹冲锋号做准备!

对!只要把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了,未来不管外部环境怎么样,我们都是要吹冲锋号的。

很多人在忧虑中国会不会爆发经济危机,这里就讲一讲经济危机的基本逻辑。

经济危机是怎么爆发的?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由于人们对于未来比较乐观,于是大量举债——或投资或消费;当债务水平发展到很高的时候,国家是一定会出来踩刹车的,然后就是4个步骤:

第一步:央行开始加息或者收缩流动性(去杠杆);

第二步:央行多次加息后,利息水平很高,钱就会去存银行,市场上流动性出现问题,然后就是流动性好的资产开始下跌——比如股市大跌。

第三步:流动性短缺导致财富效应进一步下降,比如炒房炒股都不赚钱了,投资大宗商品也不赚钱了,传导到实体经济也出了问题,商品降价也卖不出去,大量企业开始裁员,失业人口暴增,消费更加低迷,产品更卖不出去,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第四步:整体市场信心崩溃,房子这样的重资产也开始断崖式下跌。货币大幅度贬值,外汇储备断崖式下跌——经济危机爆发。

大家对照一下,我们现在大概处于第二个阶段,管理层为什么成立金融稳定委员会,为什么将防范金融风险放在首位?目的就是用各种手段防止我们进入第三个阶段——包括为什么我们去杠杆央行顶着美联储加息的压力一直不加息?为什么一些谣言稍有泛滥(比如民企退出论,比如社保清算论)党政最高领导就亲自站台表态来呵护市场信心?统统都是这个原因。

其实,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除了债务水平高一点,其他的基本面远不是很多人想象中那么悲观。

看两组数据。

2010-2018年中国铁路货运量及增速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月度走势图

2018年1-8月,中国铁路货运量为26.3亿吨,同比增长7.7%,发电量同比增长7.7%。其中8月份发电量640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增速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06.6亿千瓦时,再创新高。

铁路运输与发电量都是很难造假的数据,代表着工业制造真实的需求与运营情况,这两个数据都保持高位增长,中国经济基本面有多大问题?至少我们还没进入第三阶段吧。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看看中国经济。

2018年前三个季度中国GDP增长6.7%。其中消费贡献了78%,投资贡献了31.8%,出口最差,对经济的贡献是—9.8%。出口未来大致也就这样了——虽然可能还有中美贸易战扩大影响的因素,但是对经济的影响最多再增加几个负的百分点,这个通过国内增加的投资就能弥补(乡村振兴计划,三年内固定投资就要增加4万多亿)。也就是说,中国的GDP的主力还是靠消费。我们来看看消费的数据。

2014年中国社会消费增速是12%;

2015年是10.7%;

2016年是10.4%;

2017年是10.2%

今年1—9月是9.3%。

说白一点就是增速下降了一点,绝对值还是在增长。那么增速为什么会下降呢?

主要就是汽车消费下来了。今年5——9月汽车销售连续5个月负增长——如果扣除汽车消费,我们的社会消费总额增速还是在保持增长——今年2季度比1季度增速快0.2个百分点,3季度比2季度再次加快0.5个百分点。

汽车消费为什么增长乏力呢?_目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一个重大的产品换代的空窗期_——买燃油车怕被淘汰(国家政策已经明显表达出这样的倾向),买新能源汽车呢?不仅目前国家补贴大幅度退坡,而且现在充电设施还不完备,能买的汽车技术指标还不大令人满意。

但是这个空窗期很快就要过去。

现在开始充电设施建设会进一步加快,大量技术指标更优越的新型新能源汽车将在明年出来(百公里提速3秒,一次充电续航500公里以上),叠加明年双积分制度落地,明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就要全面爆发!

_电子产品也处于迭代的前夜。_今年各大品牌智能手机销售就大幅度下降,是手机市场趋于饱和了吗?不是,是消费者在等待性能更优越的升级产品(包括等待5G时代的来临)。

比如,华为MATE20
Pro手机一出来就卖断货了!你没看错,华为MATE20
Pro手机卖断货了!天猫、京东等电商已经全面断货,华为实体店也全面断货。你看看,只要是好产品,市场永远不缺购买力。

_包括家电产品也处于一个产品迭代的前夜_,明年我们就将看到大量的智能家电面市,届时将掀起一场智能家电的消费高峰。

_叠加明年开始个人所得税大幅度的减税政策_——让我们主要缴纳个税的中等收入人群能省下一笔钱去迎接这个消费升级的新时代!

是不是时间节点有一种天衣无缝的吻合?

什么是全国一盘棋?这就是。

那么,你现在还担忧消费数据增量下滑吗?

中国老百姓的消费在酝酿着爆发;

中国政府的全面改革力度空前;

中国社会保障越来越给力;

你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明天会更好?

山头眺望,远方繁花似锦。

期待军号嘹亮的那一天到来。

__

按:下一篇文章准备写《未来10年的风口》,讲解一下普通人未来怎样才能把握未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最后的黄金10年的机遇。观点很大胆,估计只有5%的人能理解。不过,目前11万粉丝中有5000人能理解就够了。

欢迎转载,具体操作请在公众号回复“转载说明”

双11快要到了,我们合作的电铺也开始大促,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