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 —— 最熟悉的陌生人


语音技术来自讯飞有声

来源:知乎              作者:金吾

当下网民对其的评价是:“孙大炮”、“空想家”、“理想家”、“心思单纯”、“政治白痴”、“战五渣”、“缺乏行动力”、“没有自己的军队”、“老蒋塑造的神龛偶像”、“中共拔高了其历史地位”等等……

其粉丝则一味诉说孙中山的“历史意义”。 

其黑子则总在强调其“空谈误国”。 

谁都知道孙中山,但对于孙中山究竟做了啥却一知半解。

曾经“西南王”陆荣廷也以为孙中山是个“大炮”、“空想家”,结果孙某人只用了3年的时间就鸠占鹊巢,霸占了他的地盘广东,还掏了他的老巢广西。

网上有个段子:

民国初期,张作霖和陆荣廷在北京相聚,有人提议,让当时并称“南鹿(陆)北獐(张)”的陆荣廷和张作霖比试一下枪法。 

陆荣廷是有名的神枪手,拿过来枪,随手往天上一举,就见一只飞鸟落了下来。

轮到张作霖了,老张很坦率地说:比枪法我比不过老陆,不如咱比谁身上的伤疤多吧! 

两人当场脱了衣服清点伤疤,结果张作霖身上有24处,陆荣廷身上有26处。张作霖哈哈大笑,当场拜陆荣廷为大哥。

这个段子不靠谱的地方在于,直皖战争(1920年)之前,“东北王”张作霖的势力是远远不及“西南王”陆荣廷的,陆荣廷犯不着和他一般见识。 

1911年,辛亥革命,广州光复,孙中山之嫡系亲信胡汉民、朱执信、陈炯明控制了广东,这个当年全国最富裕的省份。姚雨平组织广东北伐军,为孙中山掌握的第一支军队,清帝退位后被遣散。 

1913年,二次革命,袁世凯扶持军阀龙济光攻击广东,时任粤督陈炯明不敌、惨败逃亡,龙济光霸占广东,孙中山失去地盘和军队。

1916年,护国战争爆发,广西陆荣廷先佯装效忠袁世凯,袁世凯封其高官、助其军费,以期打倒云南蔡锷,结果陆荣廷在得到官位军饷后反手就灭了袁世凯亲信龙济光,霸占了广东。

袁世凯不长记性啊,忘了自己是怎么被蔡锷耍的了吗?自此护国战争从“云贵一角作乱”变为了“西南半壁已丢”,袁世凯绝望中死去。

1917年后,坐拥富庶的两广,陆荣廷野心膨胀,以西南军阀盟主的身份对抗北洋政府,与段祺瑞、冯国璋、吴佩孚连年内战。

主政北洋的段祺瑞无力制服,在这场内战中,陆荣廷为了寻求法理依据,引孙中山入广东,高举“恢复临时约法”的旗号,是为护法战争。

护法战争期间,陆荣廷成立护法军政府,名义上尊孙中山为大元帅,事实上宣布了与北洋政府的决裂,另立中央。

皖系、直系、奉系三家联合不能压制,陆荣廷走向人生巅峰。

正在此时,孙中山派胡汉民游说陆荣廷,将省长警卫军20营粤籍官兵划归自己,而段祺瑞安插的眼线广东省省长朱庆澜不知出于何种目的,也愿将省长警卫军交予孙中山。

陆荣廷鉴于孙中山无甚威胁,把这20营粤军交予孙中山。 

值得注意的是,孙中山被邀请进入广东的时候,是“带兵入股”的。

民国海军不满段祺瑞克扣军饷,随孙中山南下广州,加上从陆荣廷手里的借来的20营粤军,海军陆军都有了。

孙中山便开始在陆荣廷地盘上疯狂扩张势力,又收揽惠州12营兵力,组建大元帅近卫军。

陆荣廷由此憎恨,准备给其教训:

1918年1月2日,陆荣廷指使手下广东督军莫荣新捕杀孙中山护卫69人,这也就是教科书常常提起的西南军阀如何玩耍、利用、欺侮孙中山。

当然,教科书没提的是,这69人其实当时正在招兵、挖陆荣廷的墙角,更没提事后孙中山随即报复,1月3日率军炮轰广东督军府衙观音山——“杀我的人?我炸你全家!” 

莫荣新不得已只能上门请和,陆荣廷也跳出来当“和事老”,表示都是误会。

我估计陆荣廷内心是有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的,自己怎么像“借孙策之兵的袁术”“引刘备入川的刘璋”?

1918年5月,陆荣廷与段祺瑞、吴佩孚的战局稳定,基本在湖南、江西、福建一线你来我往。

于是陆荣廷下手了,取缔孙中山大元帅之职,改大元帅制为七总裁制,排挤孙中山。

不久,孙中山辞职,同时向陆荣廷建议,派自己的近卫军出征福建,陆荣廷求之不得,将孙中山连人带兵礼送出境。

孙中山将粤军交给陈炯明、许崇智、邓铿等率领,与福建的皖系军阀李厚基开战。

先后占领汀州、漳州、龙岩等26个县。1918年6月,陈炯明与李厚基达成划界停战协议,建立“闽南护法区”,首府设于漳州。

虽然,孙中山本人此时避居上海,但时刻派遣党员进行指导监督,予以外交、财政、人才上的援助,闽南护法区俨然为孙中山革命党的根据地与大本营。

其中,许崇智在清末便长期主政福建新军,辛亥革命时发动福州起义,担任福建总司令,在闽南根基深厚,招揽福建叛军加入粤军。

胡汉民、朱执信、陈炯明等在辛亥革命时曾主政广东,亦在闽南招揽广东叛军加入粤军。

到1919年底,粤军发展为112营、2万人,组成两个军,第一军陈炯明,第二军许崇智,拥有各式火炮3000门,机枪220挺和飞机16架。

在孙中山与闽南粤军蛰伏的两年间,全国形势也发生变化,北洋领袖段祺瑞与西南王陆荣廷连年内战,形成均势,造成在长江前线的直系军阀普遍不满: 

1.直系军阀根据地是长江流域,与西南护法军在长江中上游的连年战火严重损害了直系军阀及其代理人英美的利益。 

2.段祺瑞作为北洋领袖,私心严重,直系吴佩孚战功最大,封赏稀薄,皖系张敬尧尺寸之功,却忝为湖南督军。 

护法战争,段祺瑞一直叫嚣着“武力统一中国”,但实际上是让直系与西南军死磕,得了地盘是自己皖系的,战乱破败留给前线的直系、西南军。

1919年下半年,吴佩孚私自与陆荣廷接洽、议和,最终签署《救国同盟军草约》,直系与西南军和解,直系军队北归,预示着直系将与皖系决裂。

在此大局势下,1919年6月,原陆荣廷附庸的、孙中山闽南粤军私自与福建皖系李厚基议和,并许诺粤军将回师攻击广东陆荣廷,条件是提供军饷50万银元、子弹600万发、派军协助,段祺瑞当即同意。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曹锟、吴佩孚军队一举击溃段祺瑞部队。8月,粤桂战争爆发,闽南粤军攻击两广陆荣廷。

9月,战争白热化之时,孙中山在广东的政治渗透发挥能量,虎门要塞司令丘渭南、广东警察厅厅长魏邦平、广惠镇守使李福林接连宣布独立,黄明堂在雷州、黄志桓在钦廉起义,桂军将领陈铭枢倒戈、投靠粤军。

10月,陆荣廷操控的西南护法军政府垮台。

11月,陆荣廷回到老巢广西。

就这样,曾经与北洋三雄直、
皖、奉死磕数年的西南王陆荣廷在孙中山粤军的攻击下,四个月倒台,段祺瑞与陆荣廷俩杠精杠了4年,结果手拉手滚蛋。

1921年6月,陆荣廷不甘失败,重组桂系军阀,四路进攻广东,被孙中山派遣的粤军陈炯明许崇智、滇军李烈钧、黔军谷正伦反杀,并被直捣黄龙,陆荣廷逃亡越南,桂系军阀解体。 

驱逐陆荣廷后,孙中山恢复护法军政府,以自己的粤系军政人马为主导,继承原陆荣廷势力范围(粤、
桂、滇、黔、川、赣南、湘南、闽南)。

陆荣廷式的另立中央满足不了孙中山的野心的,孙中山更进一步,要另立政府,取代北洋。

1921年1月12日,孙中山联合国会参众两院部分议员,召开非常国会。

4月,公布《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大总统总揽一切大权。

5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中国正式分裂为两个政府,形成“南北朝”局面。

在此期间,孙中山嫡系部队粤军也开始扩充实力和兵力。粤军第一师师长陈可钰则迅速崛起,网络诸多人才,邓铿从第一师抽调薛岳、叶挺、张发奎三个营组成总统府警卫团,陈可钰为团长、李章达为副官。

同时,桂系军阀自陆荣廷倒台后诸位军头展开血腥内战,黄绍竑、李宗仁、白崇禧铁三角崛起,1924年统一两广、仆从孙中山。

1922年,直奉战争爆发,曹锟、吴佩孚大胜,操控北京政权,加紧了对大总统徐世昌的逼宫。

徐世昌为求“体面下台”,与孙中山约定一同辞去大总统位置。

6月,徐世昌下台,喊话南方孙中山,孙中山表示“挑那星”,更加积极地在桂林组织北伐大本营。

同年6月16日,陈炯明叛乱,炮轰总统府,陈可钰率领总统府警卫团殊死抗战。

陈炯明

薛岳、叶挺、张发奎皆忠勇敢战,成功护送孙中山、宋庆龄避退永丰舰,不久孙中山下野、赴上海。

陈炯明的背叛有三点原因: 

1.陈炯明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他只是个打工仔,粤军不是他建立的,是孙中山、胡汉民从陆荣廷手里骗来的,陈炯明自己的部队早在二次革命时就被打散,流亡海外时陈炯明也对孙中山颇有微词,但孙中山不计前嫌,将部队交给他代管。

在袭取两广后,陈炯明野心膨胀,妄图割据一方,“孙克陆
”,那也能“陈克孙”嘛! 

2.北洋政府对陈炯明的招安。

曹锟、吴佩孚利诱陈炯明叛孙,许诺两广巡阅使,同时陈炯明对孙中山能否北伐成功持怀疑悲观态度。

陈炯明叛乱可以看做是“北朝”对“南朝”的一次政治颠覆——1920年直皖战争,直系让皖系滚蛋,孙中山让陆荣廷滚蛋;1922年直奉战争,直系让徐世昌下台,陈炯明让孙中山下
台,南北两总统一起垮台。

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迎来人生巅峰。 

3.当时社会思潮复杂。

无政府主义蓬勃发展,与马列主义并为当时“新青年”们的两大“显学”(两个主义的出发点都是反剥削反压迫,但途径并不相同)。

同时各个利益集团出于不同的目的、鼓吹“联省自治”(无论反动的还是先进的中小地方势力都希望以此自保)。

很不幸,陈炯明是这两种观点的支持者,
与孙中山北伐、建立“大一统”“以党治国”的中央集权国家根本冲突。

如前文所述,孙中山的嫡系部队是粤军,而粤军第一军为陈炯明,第二军为许崇智,陈炯明叛乱主要是第一军所为。

1922年12月,孙中山遂调出征福建的许崇智、李章达为东路讨贼军,调滇军、桂军为西路讨贼军,夹击陈炯明。

陈炯明不敌败退东江,依附直系吴佩孚,孙中山与直系军阀就此结下梁子。

其实早在直奉战争前,孙中山就与张作霖接洽、南北夹击直系,陈炯明叛乱后,正式形成粤奉同盟,并与下野的段祺瑞及其部将卢永祥联络,组成“粤奉皖反直同盟”。

孙中山之子孙科、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段祺瑞之子段宏业、卢永祥之子卢小嘉齐聚上海,流连风花场所、密谈军国大事,史称“民国四公子”。

四公子中,卢小嘉的势力最弱,却也能暴打绑架“上海大亨”黄金荣,所以说,我们对于历史人物的直观印象在史实面前往往很颠覆,所谓的大佬当遇到真正的大佬时屁都不是。 

话说1922年曹锟吴佩孚逼宫徐世昌后,拥立黎元洪当上大总统宝座,是为法统重光。

按照直系的说法,1917年5月至7月府院之争、张勋复辟时,段祺瑞非法驱逐大总统黎元洪,那么之后段祺瑞组织的国会、选举的总统都是非法的。

所以,徐世昌是非法的,国会是非法的,军政府是非法的,大总统是非法的,非常大总统也是非法的,无论皖系还是西南军通通都是非法的。

是的,从1917年以后所有的事儿都是非法的,之前的都不算数,咱们关机重启!

哇,你这就很流氓了。!

孙中山的反应则是“丢雷老母”,《临时约法》你们爱怎么玩怎么玩,老子不玩了!

1923年2月,孙中山重返广州。

3月,组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简称大元帅府。

“南北朝”的局势没有改变,孙中山采取迂回战术,不再从名义上直接挑衅北洋政府、形成中国两个大总统的局面,而是在实际上用另一种政权形式彻底否定北洋政府。

以往的“护法军政府”“非常大总统”都是在临时约法的框架内组建,而这次孙中山自己跳了临时约法的框架。

于是,就有了广东大元帅府,这个以北伐为核心、以党治国的军事政府,不需要对民意机关负责,孙中山本人获得了党、政、军全方位的最高权力。

不久成立广东省政府,廖仲恺任省长。

与此同时,孙中山与苏联密会,签署《越飞宣言
》,确立联苏政策,对此孙中山的盟友张作霖、段祺瑞表示欢迎,张作霖更盛赞“提要勾元,全局在握,老谋深算,佩仰至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23年下半年,孙中山发起收回“粤海关关余”运动。

广东作为当年全国最发达省份,其海关税收在用于支付“庚子赔款”之后的“关余”约有1000万银元。

护法战争时,英美为了对抗日本势力段祺瑞,将这笔钱交给了西南军阀陆荣廷。

但是,直皖战争、粤桂战争后,
段祺瑞、陆荣廷倒台,曹锟、吴佩孚、孙中山上台,于是英美把“粤海关关余”移交给了自己的代言人曹吴北洋政府,孙中山大为不满。

1923年12月1日,孙中山照会列强,要求截留粤海关关余,否则改广州为自由埠、彻底免关税——“钱不给我,我也不让你赚到钱!”

12月6日,英、法、美、日、葡、意六国派遣20余艘军舰封锁珠江口,武力威胁广州,孙中山默许、鼓动工人运动,罢工游行,海关全体职员、码头全部劳工亦广泛参与。

列强态度软化,可仍坚持“脸可以丢但人不能怂”,表示退还之“关余”只能用于广州治河筑路市政之用。

实际上,“只要你把钱交给治河督办,你管我怎么用?”

1924年2月,姚雨平就任治河督办,这个职位不起眼,但经他手过的钱有数百万银元哟(粤海关→治河督办→大元帅府)!不是孙中山亲信是当不了的。 

1924年8月—10月,广州商团叛乱。

广州的大商人、大买办自民国开始便组织军团进行自卫,至20年代已达1.3万人,英国在华大买办陈廉伯为团长。

在孙中山收回海关关余运动后,英国人随即联络、支持陈廉伯进行武装叛乱,运送大批军火。

好巧不巧,《越飞宣言》中苏联承诺提供的第一批军火也在此时送抵广州,于是孙中山就拿苏联军火与英国军火做了一个小实验,英国输了。

事前,孙中山曾对广州买办商人提出警告,陈廉伯觉得自己优势很大、未予理睬。

事后,孙中山对叛乱商团严厉烧杀镇压,“做人要有信用,说杀他全家就杀他全家”。

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在北京。

为啥他晚年前往北京?

1924年9月—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粤奉皖反直同盟,张作霖、孙中山南北夹击曹锟、吴佩孚,吴佩孚部将冯玉祥反水,曹锟幽禁、吴佩孚逃亡,孙中山北上,是为了瓜分胜利果实去了。

冯玉祥资历小,段祺瑞已然明日黄花,实际上说的算的只有孙中山、张作霖二人而已。

可叹大业未成,而身先死。 

咸来意气不论功, 

魂梦忽惊征马中。 

漠漠东南云万叠, 

铁鞭叱咤厉天风。

以上这些,是孙中山在1917年护法战争后的主要经历。1924年1月的国共合作大家太熟悉暂不赘述,从中可以澄清几个误区: 

1.孙中山的真实面目。

当今影视圈有两个“孙中山专业户”,台湾赵文瑄,内地马少骅,然而无论是温文尔雅赵文瑄还是和蔼可亲马少骅都和历史上的孙中山相去甚远。

形似而神不似,因为孙中山和“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就八竿子打不着!

与孙中山交往过的,无论是朋友还是仇敌,都指出了孙中山一个最大的性格特点——专横霸
道。

这点,挚友黄兴说过,盟友宋教仁、谭人凤提过,叛徒陈炯明恨过,仇敌章炳麟也骂过,甚至和孙中山有过数面之缘的毛泽东也谈过,孙中山霸道。

这种反差,正如我们以为刘备哭哭啼啼,结果发现历史上鞭打督邮的却正是他刘备。

其实从他办的许多事也看得出他的霸道专横,莫荣新枪杀他护卫,第二天他就敢炮轰莫荣新,“先总理”从来不记仇,有仇当场就报了。

然而专横归专横,孙中山最大的优点则是宽厚包容,性格的正反两面,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领袖的必备技能? 

至于当今很多人拿着章炳麟的话来抨击孙中山还是蛮逗的,两人的关系大概等同毛与张国焘的关系,甚至更恶劣。

当年中山陵建成后,老蒋曾让章炳麟写墓志铭,他咋想的?不怕孙中山坟头炸了?当时全中国4亿人,最没资格给孙中山写墓志铭的就是章炳麟。

估计老蒋是想提拔自己浙江人马,就鼓动浙江大佬章炳麟去写。还好章炳麟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写了篇明褒实贬的墓志铭,老蒋没敢用。 

2.苏俄为啥找孙中山合作? 

很多人误认为国共合作前孙中山一无所有,国共合作后孙中山有了一切——非也。

彼时中共是共产国际的支部,没有组织独立性,国共合作实际上是联俄,而孙中山本身就有相当强的实力基础。

曹锟、吴佩孚是英美的傀儡,张作霖是日本的代言人,而孙中山奇货可居、却没有外援,只能说当时英美日等国的确眼瞎,
列宁的眼光要远远高于当时世界其他领袖。

在意识形态上,孙中山的“党治”与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在组织模式上又有诸多类似。

在内核上,布尔什维克要土地改革,巧了,孙中山在1905年就提出平均地权,布尔什维克要惩处资本家,孙中山则表示火烧广州商团要加点孜然。

无怪乎,1917年十月革命时两人就眉来眼去。 

3.北伐战争时龙争虎斗的北洋军阀为何不堪一击? 

从护国战争开始,你北洋军阀明显就干不过西南军阀啊!

到了护法战争,你北洋军阀直系皖系轮番上阵,“北洋战神”吴佩孚亲自上场,也没见平了陆荣廷啊?

是什么给了你北洋军阀很能打的错觉?

战场是军队优胜劣汰的最佳场所,不幸的是西南一直战乱,幸运的是磨砺了一群战斗素质过硬的兵将。

广东粤军就不提了,从陈炯明、龙济光、陆荣廷、莫荣新到孙中山、许崇智、陈可钰打得血流成河,广西桂军在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一直是策源地之一,从陆荣廷、谭浩明、沈鸿英
、刘震寰到黄绍竑、李宗仁、白崇禧打得暗无天日。

北伐战争时,蒋介石的第一军(黄埔军)打得最差,反而是第四军(粤军)、第七军(桂
军)打得最好。

粤军击败吴佩孚,桂军平了孙传芳,老蒋黄埔军校的学生军?在南昌城嫖娼……

如果说苏联装备是取胜关键,那么苏联装备最好的黄埔军怎么不如粤军、桂军?

对不起,我忘了老蒋是运输大队长。 

4.蒋介石是孙中山的接班人? 

并不是。

孙中山对蒋介石的态度是利用和哄骗居多,否则为何连一个中执委(约等于政治局)都不给蒋?

孙中山的思路是以党治国,不进中执委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要知道毛泽东都是孙中山钦点的中执委候补委员,毛最初在国民党的地位要高于蒋,而此时毛在中共内部却不甚得志。

孙中山的嫡系从始至终都是粤军、粤系人马,胡汉民、许崇智、陈可钰才是孙中山的嫡系。

而陈炯明之事又让孙中山留了个心眼,提拔蒋做黄埔军校的校长、让他和苏联人接洽,但在本土粤军系统里他是翻不了身的。

还记得闽南护法区么?

老蒋当时在闽南“三进三出”,被粤军骨干们排挤得死去活来,至于日后老蒋篡改史书说自己如何在永丰舰成功护卫孙中山那就是扯淡。

因为他和粤军关系极差,当时孙中山被困永丰舰也是满世界发求救电报,其中姚雨平也前来护卫(他和陈炯明是旧交旧相识)。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8月,左派领袖廖仲恺遭到刺杀,廖仲恺之死本身意义不大,但是之后的一系列人事变动却深刻得改变了中国之后30年的历史走向。

蒋和汪精卫、苏联顾问联合,借廖仲恺案,一举驱逐了胡汉民、许崇智、陈可钰、梁鸿楷等粤军骨干,并排挤了李章达、姚雨平、黄明堂等粤军其他大佬。

从此粤军这个孙中山活着时的中央军在汪、蒋操控下,反而变成了国民政府的杂牌军,此人事变动当为汪精卫、苏联顾问的手笔,至于蒋,他当时还上不得台面。

孙中山(秦始皇)死后并未指定接班人,然而大家都清楚代理大元帅(太子)是胡汉民(扶苏),是接班的第一人选。

然而汪精卫(胡亥)却是孙中山死前的身边人,掌握了“先总理遗嘱”(先皇遗诏)。

孙中山死的很不是时候,死时接班人不在身边,这是权力传承时最忌讳的情况。

于是,在苏联顾问(李斯)的干涉下,1925年7月,汪精卫就任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兼军委主席。

8月,发生廖仲恺被刺案,紧接着胡汉民以及孙中山留下的粤军骄兵悍将被排挤出中央。

而蒋则作为军事领袖弥补粤军骨干消失产生的军事权力真空,并最终进入中执委、正式踏入权力的核心,而汪精卫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将来会被老蒋架空。

当然,苏联顾问、孙中山死时另一位身边人宋庆龄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扶持的汪精卫、蒋介石还不如胡汉民、许崇智,至少后者把话说到明面上,而前者却笑里藏刀。 

5.孙中山的粤军与中共的红军。

孙中山的嫡系部队粤军,最早可追溯到辛亥革命时,姚雨平广东北伐军。

当时李济深、蒋光鼐就在其中,清帝退位后,广东北伐军被改编为第四军。后来广东北伐军被遣散,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没有军队。 

一直到护法战争,孙中山从陆荣廷手里骗来了二三十营粤军,而后粤军逐步壮大,陈炯明叛乱,粤军分流,没有叛乱的粤军依旧是孙中山的核心军事力量。 

孙中山死后,粤军元老骨干被排挤出中央,粤军也从中央军变为地方军。

北伐前,蒋介石抽调一部分粤军作为基础,配以自己的黄埔学生和同僚为将官,形成了自己的嫡系部队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其后来发展为老蒋的中央军。 

而原粤军经过整编形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为军长,内辖张发奎、叶挺等粤军少壮派,是孙中山粤军的正统血脉,其实从番号也可看出第四军在致敬当年的姚雨平广东北伐军。 

老蒋四一二后,粤军被一分为二,宁(陈铭枢)、汉(张发奎)两派,汪精卫七一五之后,粤军进一步分裂为中共、张发奎、李济深、陈济棠、陈铭枢等多个派别。

而由于粤军是“国父嫡系”,与李白黄的桂系盘根错节,深为老蒋忌惮。

于是老蒋利用人事调动手段进一步分化、瓦解,利诱(陈济棠)、囚禁(李济深)、暗杀(邓演达)、威逼(薛岳)、边缘化(张发奎),挑动张发奎、陈济棠、余汉谋、陈铭枢等粤军大佬血腥内耗,粤军被肢解得破碎不堪。

于是乎在新军阀混战的十年岁月,粤军最早被踢出局,名气远远不及李白黄的桂军、阎锡山的晋军、冯玉祥的西北军、张学良的奉军、傅作义的晋绥军、老蒋的中央军。

到了抗日战争时,粤军战绩乏善可陈,因为早就被老蒋玩残了。 

当然,老蒋千算万算也没想到,粤军的另一分支—中共红军,最终却把他赶下台。

北伐战争前,老蒋清理党务案把自己第一军的中共人士全部驱逐,而粤军元老姚雨平等却是拥共的。

于是乎两个被老蒋排挤的集团走向联合,使得第四军中中共最多,后来中共开始掌握枪杆子的三大起义,无一没有粤军: 

南昌起义—粤军第四军、第十一军;

秋收起义—粤军警卫团卢德铭部、余洒度部 ;

广州起义—粤军教导团和一部分警卫团。

1928年4月,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残部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残部在井冈山会师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实是对“铁军”粤军第四军的沿革。

我党来自粤军的将帅包括但不限于林彪、粟裕、叶剑英、罗荣桓、徐海东、陈毅、徐向前、张云逸、许光达……

1949年老蒋败局已定时,粤军元老张发奎、薛岳、陈济棠在广州组织政府“联桂反蒋”。

而另一批粤军元老李济深、李章达、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姚雨平则选择留在大陆,毕竟都是粤军一家人……

李济深当了国家副主席,而蒋光鼐、蔡廷锴是“13名受到特别保护的民主人士”,姚雨平晚年受到叶剑英特别照顾,没有受到冲击。

只不过自己经常参拜的六榕寺被隔壁卫生院占有,他一封信寄给了叶剑英“槛外白云观净果,殿前塔影听疏钟。” 

历史真是个玄学,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起点。

当年,孙中山曾对粤军给予厚望,命名自己的这支军队为“建国粤军”,结果还真就建了国。

老蒋、汪精卫在孙中山死后弄权夺权最后也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踏世上 高峰总要攀 碧血染青衫 

揭开了战幔 算破绽 一子决江山 

成败瞬间 只手风雨翻 

亏欠我江山 你总要奉还


PS:我的星球价格将在3月30日变为350元。下图是我的私人微信,由于短时间添加人数过多会有限制,加不上的话大家可以过几天再来扫码:


Author: John Doe
Reprint policy: 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are used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CC BY 4.0 reprint polocy. If reproduced, please indicate source John Doe !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