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技术来自讯飞有声
9660字8图,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欢迎朋友圈与微信群转发,平台转载请查看主页“联系我们”。
近期,国家对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了调整。
一瞬间,一众水军似乎有一点拳头打到了空气的感觉,一些“不要封控要生活”的话术,瞬间没有了用武之地。
但是很快,这些水军似乎得到了新的指示,开始了对中国疫情进行了新一轮的舆论攻击,舆论场上似乎又有了浑水摸鱼的杂音。
在这些杂音刻意篡改的集体记忆中,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新冠三年中那些转折、那些教训,以及,我们真正需要的共识。
1 新冠三年的转折
第一个转折,无疑是武汉抗疫胜利。
我们都知道,在疫情防控20条出台后,一些网络舆论纷纷开始炒作,“2019年12月1日是武汉通报第一例不明原因肺炎的日子”,以纪念大疫三年的结束,获得了巨大的点击量。
可是,真实情况是如此吗?
事实上,一直到2019年12月30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才发出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也就是说,到2019年倒数第二天,我们才知道有新冠肺炎这个东西。
把这个集体记忆从12月底,提前到12月1号,显然是为了篡改我们的集体记忆,呼应西方“中国隐瞒疫情”的指责,掩盖新冠更早已经在美国、意大利流行的事实。
事实上,这种指责和抹黑,从新冠疫情之初,就开始了。
我们都还记得,疫情之初,病例不断攀升,死亡人数不断增加,着实把所有中国人都吓了一跳,又适逢春节,武汉处于枢纽地位,离开湖北的人数巨大,问题严重自不必说。
这场疫情不仅仅是一个卫生事件,更是一个足以颠覆国家的政治事件。
毕竟从非典开始,中国已经将近20年没经历这种事了,焦虑、紧张、害怕,再加上有些别有用心的挑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舆论风暴,而风暴眼,就是武汉。
无数人大骂武汉市政府,为什么不早点确定“人传人”?为什么在已经报道有不明肺炎的情况下,还搞“百家宴”?为什么不早点采取措施?为什么红十字捐助物资始终到不了该到的人手中?
实事求是地说,面对未知病毒,武汉确实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形势不明,路径不清,系统紊乱,决策纠结,结果导致疫情发生后的头“20天黄金时段”被白白浪费掉了。
很多人开始把它归咎于“体制问题”。
既然是“体制问题”,那么在西方国家,肯定是不会出现这种疫情的,人家有严密的防控机制,还有新闻自由、信息透明,所以根本不会有这种事。
西方国家则洋洋得意,一边隔岸观火,说什么这只是东亚黄种人才会得的病,他们可以高枕无忧地看着中国人在疫情中陷落。一边说这是“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中国政权会在这场疫情中失去民心,乃至崩溃。
在这场舆论重压之下,中国什么也不说,埋头开启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抗疫战争。
因为中国相信,与其费精力做口舌之争,不如抓紧时间救人。
1月20日晚7时,中央对武汉疫情做出重要部署。1月23日,武汉封城!
随后的春节里,上千万人居家隔离,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在一个月内建设16家方舱医院,设立定点医院255家,隔离病房22.5万间,救治病床11.7万张。
中央一声令下,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人民解放军346支医疗队,42000多名医务人员闻令而动,逆行荆楚。
他们同湖北、武汉本地医务工作者一道,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一道道口罩勒出的印痕,一个个彻夜忙碌的身影,拼接出护佑生命的动人长卷,也让他们有了一个全国人民都亲切的称呼:大白。
数以万计的志愿者,不分性别,不计年龄,不论职业,为众人抱薪于风雪。
他们是快递小哥,是环卫工人,是青年学子,是爱心司机,是这座城市最平凡的普通人,却用点点微光萤火,凝聚成忘我大爱,温暖着伤痛的城市,也温暖着每一个人。
住宅小区一律实行封闭管理,无数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公安干警与志愿者们一道,冲锋在前,从值守大门到上门排查,从物资供应到心理疏导,他们奋勇向前,织密防线,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健康“堤坝”。
最终,经过76天的奋战,2020年4月8日,武汉正式解封!
这时的中国,虽然打赢了抗疫战争,但其实真正的转折点,在于疫情在国外的爆发。
从3月份开始,新冠病毒迅速扫荡了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英国,但是这些国家的表现,却惊掉了中国人的下巴。
英国躺平让国民普遍感染一次,建立群体免疫。
美国穷人付不起检测费,干脆放弃检测,尸体根本处理不完只能匆匆掩埋。
日本建不了方舱医院,只能让轻症患者和疑似患者居家隔离,难免要造成家庭聚集感染和社区污染的悲剧。
中国人惊呆了,感到不可思议,这些发达国家一直被宣传为世界先进文明的样板,是中国未来的目标。
然而,面对疫情,表现得却是如此拉胯,一点也不听中国警告,也不抄中国的作业,根本不把人民的命当回事。
很多人恍然大悟,原来世界真相是这个样子,还是中国最好!
有人庆幸,多亏生在中国!
有人自豪,中国国力强大,中国体制优越!
看遍环球,也只有中国政府能把老百姓的健康当回事,在整个一年里,中国的老百姓“知道政府在做什么,也知道作为民众应该做什么”。
理解面对疫情不是‘你和我’,而是‘我们’。从而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配合防疫工作,不至于像有些国家那样陷入崩溃。
当一个人无比相信自己的道路是正确的时候,整个国家都会处于一种团结一心的自信状态。那是多少年来舆论场上的辉煌局面,爱国主义成为主流,而公知成为过街老鼠。
第二个转折点,是公众对疫苗失望。
2020年5月之后,中国基本转入常态化防控,很少有大面积封锁措施,疫情呈散发状态,均可被快速扑灭,可能99%的人生活都没有受到过大影响。
中国工业优势充分发挥,外贸高速增长,集装箱一箱难求,成为全球抗疫的大后方,顺差处于历史高水平。
同时,国外疫情却越来越严重,英国等国家的“群体免疫”路线失败,更多的国家彻底撒手不管,导致不断有新的变异株产生。
当时世界各国不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把疫苗当成了熬过疫情的灵丹妙药。
这种观点一度被认为是正确的,因为控制传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手段是预防,而接种疫苗被公认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
比如威胁人类几百年的天花病毒,就是在牛痘疫苗应用后才被彻底消灭了的。
但是很多人忘了,疫苗并不能包打一切,流感疫苗就是个例子。
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及疫苗技术并未达到登峰造极,即使是针对某一亚型的流感疫苗,其保护率也不是100%,大约在50%-70%不等,且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滴度6-8个月后开始衰减。
而自从德尔塔毒株出现之后,根据原始毒株研发出的疫苗,已经越来越难以提供足够防护,德尔塔毒株不仅可以大规模突破新冠疫苗形成的防护屏障,甚至还能致人死亡,让接种新冠疫苗后绝对不会死的神话被打破。
同时,科学家们发现,当人们注射疫苗后,体内的抗体会瞬间暴涨。但在4个月之内,抗体就会衰弱到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于是在2021年底,开始推行第三针加强针。
然而,2021年年底的西安疫情,彻底击碎了公众对疫苗的作用的信任。因为早在2021年10月份,西安宣布,18岁以上的接种率已经达到98%以上,12-17岁的接种率也差不多这个水平!
这是什么概念?世界上接种率最高的国家以色列,也不过是这个水平。
但是现实狠狠打了我们的脸,自从2021年12月9日西安出现首例本土确诊病例,到西安基本实现社会面清零,用了一个多月,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031例(不含无症状感染者)。
清零是清零了,但代价同样是巨大的,流调+大规模核酸检测+大面积封控开始成为常态化防控的主流,西安市共划定封控区229个,管控区76个,封控16万人,管控68.5万人,人民生活遇到了极大影响。
无数人开始反思,疫苗免疫屏障理论为什么一直没有真正实现?为什么宣传的疫苗“防感染”悄悄变成了“防重症”?
在这种怀疑之下,就算网红医生说疫苗普及后2021年“是最后的冬天”,但已经没有人相信了。
这是疫情以来第二次转折,大家对现有的防疫策略已经产生了怀疑,一旦这种怀疑的火种蔓延,就会直接导致“共存派”的诞生。
第三个转折点,是上海疫情。
2022年,世界面临的形势不一样了。
毒王奥密克戎从南非蓄势而来,短短一个多月就成为世界级优势毒株,R0值成倍提高,防控难度急剧增大。
同时,俄乌战争深刻改变了欧洲局势,大量欧洲资本外逃,一部分逃往美国,一部分逃亡中国。美国自然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出现,做法也很简单,引爆香港和上海即可。
事实上,虽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2022年上海和香港的疫情来自美国,但看看谁是最大的受益者,那么一切就明白了。
上海其实是防疫优等生,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承接了一半以上的国际航班,却没有发生严重的疫情,不得不说上海做的实在不赖。
上海的成功经验,被总结为“精准防控”。
怎么个精准法呢?
上海有3000多流调人员,流调能力是全国顶尖的,只要发现哪里有疫情,24小时不间断调阅所有摄像头监控视频,把阳性人员的轨迹查个一清二楚,然后封控+全员核酸,48小时搞定,基本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比如上海出现的一个最小中风险区案例——仅仅只是一个奶茶店而已,奶茶店周边商铺都没事。
简单的说,上海模式就是希望通过精准工作,最大程度缩小高风险区范围,最大程度缩小密接与次密接的人群范围,从而让防疫付出的民生代价最低。
但是,把流调当成灵丹妙药,也造成了对流调的迷信和路径依赖,3000流调人员是不少,但撑死也就这3000人。
病例有几个几十个的时候,能流调得过来,但病例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他们的密接有几万十几万的时候,还能流调得过来吗?
显然,上海对这种可能性估计不足,在疫情爆发初期仍然坚持“精准防控”,而无视奥密克戎的极大传染性,最终导致功亏一篑。
弱小和无知从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如果上海能及时调整政策,说不定不会演变成最后那样,但遗憾的是,上海沉浸在“精准防疫”中不能自拔。
等副总理前去传达精神和统一思想后,再想回到“动态清零”轨道上来,已经晚了,最终只能选择对城市元气伤害巨大的全域管控,经济损失巨大。
但是全域管控后很多问题暴露了,菜怎么买?物资怎么送?全员核酸怎么组织?隔离的亲子要不要分开?上海完全没有有效的预案来解决,所以我们在上海疫情中看到了相当多魔幻的新闻。
更严重的是,上海疫情直接颠覆了全国人对疫情的认知。
按照之前的定义,无症状感染者指的是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且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但是上海发现,因为奥密克戎对肺部的攻击已经大大减弱,出现了一堆有症状,但无肺炎的感染者。
这样的病例怎么归类?如果归为确诊病例,那么这个“没有肺炎表现”的感染者,却被称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不就相当于夫妻肺片中没有肺片么?
所以上海创造性地把大批这样的病例归入“无症状感染者”,这样一来,根据国家第八版防控政策,无症状感染者是不作为高风险区域划分标准的,最后我们看到尽管上海疫情全国最重,但高风险区寥寥无几。
这样就带来几个问题:
一是这个地区的人去外地,就没法按照高风险地区人员进行管控,造成疫情外溢。
再加上上海对于疫情的跨省协作往往效率不高,涉疫人员不仅出上海畅通无阻,而且也没能及时通报相关省份,所以疫情很快扩散至18个省市自治区,给其他各省市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
二是“无症状”一词的模糊内涵,带偏了全国人民的认知,觉得既然大部分都是无症状,那么还怕什么呢?
所以从上海疫情之后,关于该清零还是该躺平放开的争论开始骤然升级,两派甚至互相称之为“躺匪”和“清妖”,原本团结一心的抗疫局面,开始撕裂。
第四个转折,就是2022年下半年的舆论混乱。
2022年6月18日,网红教授在中国疾控周报发表论文,数据是仅4%的患者有发热症状。
10天后,国家发布第9版防控指南,虽然堵住了“无症状不划风险区”的漏洞,但却把入境管控由14+7缩短为7+3。
外防输入的压力瞬间增大,各地防控同样开始面临巨大压力,为了实现“清零”任务,只能层层加码,民众正常生活受到的影响开始加大。
但是,此时层层加码的千里之堤,也拦不住已经再次变异的奥密克戎BA.5和BF.7了。
所以我们看到,新疆、兰州、内蒙等地先后爆发大规模疫情,但经历了严格的防控措施、付出巨大代价后,仍然没有实现清零目标。
此起彼伏的疫情和各地的疲于奔命,给中国的经济、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从最初在家休息的喜悦,到后来在家常驻的恐慌,从网上剁手,到后来口袋空空,大家的经济、心理、情绪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时,国外敌对势力的机会终于来了。
一些新的话术被交给水军:“你可以把自己锁在家里一辈子!”“不要防控要吃饭!”“核酸企业是幕后黑手,买伞的人不愿意让雨停!”“新冠不会死人,封控会死人!”
一些城市的居民开始以“法律条文”刁难防疫人员、污名化防疫工作人员,甚至殴打防疫人员,还有一些“勇士”拆除隔离围挡、冲卡的视频大肆在网上传播。
一些人开始篡改集体记忆,把前两年相对正常的生活,也污名化地称之为“封了三年”“居家拘留了三年”。
一些“奥密克戎是流感”“奥密克戎是防不住的”“奥密克戎只攻击呼吸道不攻击肺”的流言改变了公众认知。
当大部分自媒体甚至不乏专家都这么说的时候,公众自然不愿意再为这么一点“小病”而承受封控的代价。
所以整个11月份,整个国家的舆情、思想处于空前混乱的状态,躺平派开始气焰嚣张,而清零派溃不成军。
最后一根稻草,来自新疆。
11月24日,乌鲁木齐一高层住宅发生火灾,造成10人遇难。
明明火灾和疫情防控没关系,但各种谣言甚嚣尘上,让公众认为是防控锁门让人无法逃离火场导致的惨案。
大量生活因防控受到影响的人积蓄已久的怨气被引爆,西方趁机发起“颜革”,虽然很快被平息,但这也说明疫情防控彻底失去了民意基础。
这时候,就算中国政府组织能力再强,再顶住经济压力和国际压力来为了老百姓的健康做疫情防控,但当这种防控已经不被老百姓所支持的时候,那这场需要全民配合的防疫战还怎么打?
本来国家一开始对于渐进式放开路径是有计划,有步骤的,但是恰恰是躺平派掀起的浪潮完全打乱了国家的计划与步骤,只能走向“急转弯”。
于是全国人民,都成了“躺平派”闹事的代价。
_2 _我们需要重建共识
回顾整个三年防疫,我们就会发现,当社会拥有共识的时候,防疫工作就能做好,当共识失去,防疫话题成为舆论撕裂引子的时候,无论再怎么防,也只会事倍功半,功亏一篑。
所以,一种社会共识下的集体决策,尤为重要。
2023年的新年贺词中,专门写了这么一段话:
中国这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要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看来,国家已经意识到,现在,到了重新凝聚社会共识的时候了。
第一个共识,不能用当前的放开来否定过去的防控。
国家放开后,一些杂音出现了:
早干嘛去了?早知道要放开,干嘛还要封控?白白被封了几年!
主动放开还能落个好,被动放开只能留下骂名!
当时嘲笑外国有多狠,现在打脸就有多疼!
不得不说,这些声音,虽然很情绪化,但的确迎合了部分人的心理。
但这些声音就一定对么?未必。
任何一个防疫政策的出台,都是综合病毒特点和执行成本的综合决策,不可能单纯地考虑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动态清零的防控政策无疑是正确和成功的,三年间保护了整个中国免受原始毒株和德尔塔毒株的侵害。
如果中国像其他国家那样早早躺平,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被夺去生命?一个奥密克戎都已经搞得全国发烧了,想想2020年和2021年国外有多惨?
但是,当疫情一波一波持续太久,不见终点的时候,动态清零总要遇到推进不下去的情况。
比如各地的封控,直接导致经济无法流通,虽然保住了第一二产业,但对第三产业的冲击和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很多企业和商户熬不下去了,被迫关门倒闭,导致员工被迫下岗失业,大家更赚不到钱,导致恶性循环,严重的时候,一个行业的萧条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萧条。
而出入境管控措施,又给跨国交流带来阻碍。跨国公司不能很好地洽谈业务,跨国贸易也遇到瓶颈,留学生无法回国,连在中国投资的资本,也跑去其他国家了。
我们也不能总是紧闭国门,否则我们的经济融入全球化会更困难。
如果无休止地再继续动态清零,不仅不利于内循环,不利于吸引海外投资,甚至刚好如了美国与中国的脱钩之愿。
所以,中国的放开是必然的,区别无非就是早一点、晚一点的问题,这个坎再逃避,也总要过去。
现在放开,虽然要经历阵痛,但也能早日迎来后疫情时代,病毒虽然不会消失,但大概率不会再影响社会正常运转,这就是中国追求的和人民群众向往的正常生活。
所以,过去三年,中国社会采取的防疫政策没有错,现在,中国社会调整防疫政策也没有错。
相反,恰恰是这次集体感染,才让大家知道即使是毒性已经降低很多的奥密克戎,得了也是很吓人的,很多人也是在烧得痛不欲生的时候,才记起了这三年来,到底是谁保护了自己。
而现在用放开来否定过去防控的声音,其实和“早知道吃第六个包子就饱了,何必吃前五个”这种笑话没什么区别。
第二个共识,停止无休止的论战。
转眼,距离放开已经1个多月了,几乎所有城市都已进入病毒感染的高峰区,大家在网上听到的重症和死亡病例也越来越多。
无数原来跟着躺平派喊放开的人又开始翻脸,开始把躺平派竖起来当靶子打,认为他们误导了决策。
而躺平派则毫不服输,指责
“放开太仓促,弯子转得太大”“准备不足”等等。
而一些清零派则开始嘲讽躺平派,“我早就说过,你们不相信”“现在被新冠咬了知道疼了?”
一时间,观点相悖的网络大V的论战并没有因为决策放开而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但是说实话,这种撕逼,反而不利于中国度过疫情。因为在国家已经做出决策之后,继续这种关于防控好还是放开好的撕逼,已经毫无意义。
很多人都知道,放开的机会只有一次,没有回头路可走,当新十条出台的那一刻起,我们已经不可能再回到封控的安全时代了。
此时再去争论清零或放开是对还是错,既不能解决问题,也不能回到过去了。
我们都能看出堕胎、控枪等问题给美国带来的民意撕裂,那怎么看不到关于疫情问题带来的民意撕裂?
在“身份政治”的流行之下,党同伐异、逢异必反已经成了网络上的毒瘤,长时间论战甚至“撕红了眼”,揪住对方的只言片语上纲上线,“扣帽子”“打棍子”,不仅愚昧,对社会也并没有好处。
在当前中国还在“过峰”的时候,网络上的声音应该多考虑一下中国当前需要什么?民众需要什么?引战和撕逼的后果是什么?
而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也应该认识到,在疫情的论战中,一些人是在就事论事,但也有一些人在利用流量密码制造极端言论,吃“带血馒头”,而不顾社会共识割裂。
有撕逼那个功夫,科普一下防疫知识不好么?分享一下阳康经验不好么?关心一下真正在前线拼命的医护人员不好么?安抚一下阳康后陷入“后遗症”的焦虑心态不好么?为什么非要热衷于撕逼呢?
非常时期,艰难时刻,我们实在不应该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制造舆论乱局、形成情感撕裂上,再去搞撕裂、对立、怀疑那一套,信心何能建立,共识何以凝聚,力量何从汇聚,困境何谈破解?
中国能够控制疫情,靠的不是这些你强过我或是我强过你的争执,或者阴阳怪气以及讽刺嘲讽,靠的是我们举国上下,团结一心。
团结,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才是我们快速度过阵痛期的唯一出路。
第三个共识,防疫科普要讲科学,不要让群众陷入迷茫。
说实话,这次放开后,群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是比较懵逼的。
专家说,“百分之九十几的人感染后无症状”,但大家感觉身边的人都病了一遍,能有10%的无症状就不错了。
专家说,嗓子疼可以吃雪糕缓解疼痛,但又有专家说雪糕性寒,不利于康复。
专家说,感染后应该打开窗户多呼吸新鲜空气,但又有专家说应该注意保暖,不能着凉。
专家说,奥密克戎不会导致肺炎,但大家明显感觉肺炎症状越来越多了。
专家说,奥密克戎感染后,1年相当于有了抗体,但又有专家说,新病毒XBB1.5可以突破所有感染后形成的免疫屏障,二次感染迫在眉睫。
这种魔幻现象让群众陷入了迷茫之中,我到底咋做才是对的?感染后有症状的比例到底是多少?重症和死亡比例到底是多少?多久可能会二次感染?二次感染后症状到底如何?我到底应该咋样?
没有人能说的清,也没有人站出来给大家一个确切的答案。
对于科学问题,就应该老老实实做研究,再给民众答案,如果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就不要轻易下结论。
因为此时任何一句话,往小了说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命,往大了说影响的都是国家的公信力。
事实上,这种公信力缺失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
12月底,一个名叫“所内打印机”的网友发的朋友圈在各大微信群流传,声称新毒株XBB会攻击消化道,会导致拉肚子,一时间大家纷纷开始囤蒙脱石散,京东上15元一盒的蒙脱石散被炒到了88元,而且还没货。
结果事实证明,这位“所内打印机”,还真是个修打印机的小伙子,根本不是什么专家和医生……
一个修打印机的,竟然把十几亿中国人给忽悠住了,没有比这更魔幻的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专家已经失去了公众信任,大家宁愿相信来历不明的截图,也不再相信专家,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疯狂囤药,这就让全民陷入了塔西佗陷阱。
囤蒙脱石散倒是小事,一时吃不完作为家庭常备药也可以慢慢吃,但如果流言传播的是其他恐慌性消息,我们又该如何辨别?到底该相信谁的?
所以,到了该重建公信力的时候了。
同时,一些媒体在报道时,也完全不顾事实,比如一些媒体报道的“白肺”,大肆渲染“肺部变白了”,引发了民众的恐慌。
但其实,白肺只是一种医疗现象,并不是肺部变成了白色,而只是因为积液导致X射线无法穿透,导致胸片显示白色而已。
而且,并不是肺部有积液就被称为“白肺”,一般来说,肺部的炎症比较重,白色影像区域面积达到了70%到80%,才会被称为白肺。
现在网络上很多大呼小叫的“白肺”,大部分并没有达到很严重的程度,不是真正的“白肺”,而且绝大部分可以自愈。
结果媒体这么一渲染,大家一恐慌,做CT的数量一下子增加了好几倍,反而挤兑了本来就不够的医疗资源。
看来,有必要对一些专家和媒体关于疫情的发声渠道进行权威化和科学认证化了,否则,声音太杂乱,民众无所适从,反而不利于防疫工作。
3 __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其实,任何道路的转变都是会有不适应,无论选择哪条道路也都会有损失。
许多人,亲人、朋友、同事,包括我们自己,正经历病痛,但我还是支持国家的此次调整。
严防死守也不能消灭病毒,而放开也不会被病毒完全吞噬。
当然,防疫政策的调整,初期的确导致了一定的慌乱和紧张,但这不能说明优化措施是错误的,只能说明我们准备的不是足够充分。
不过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大大改善,缺医少药的问题有了大幅度好转,阳了的人能有所医,普通老百姓病有所医、有药可买,各地正在从手忙脚乱中恢复正常。
虽然外面还有XBB1.5虎视眈眈,而且根据国外经验,大概率还有第二波第三波的冲击。但是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相信有了这一次的经历,我们已经不会再像这次那样手忙脚乱,面对XBB1.5的冲击,我们也会更有信心。
也许,就是经历了这种防控、论战、争执、感染,让大家更加意识到,我们正处在一个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增长的时代。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个人的命运总是存在于时代洪流之中,而我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经受惊涛骇浪。
医护人员集体支援内科、公交司机助攻120急救、普通居民化身外卖骑手、邻里之间共享退烧药物……编织出当下中国一幅风雨同舟、共渡难关的坚韧图卷,这才是我们应对XBB1.5的下一次冲击,赢取最后胜利的底气。
再寒冷的冬日,也阻止不了生机从土壤中向上攀爬。
再严重的疫情,也阻止不了我们从病痛中站起来,一起向前看、向前行。
2023年来临的那一刻,马路上车辆穿梭,广场上人头攒动一起倒计时,浏阳的烟花晚会更是让无数人热泪盈眶,这都说明熟悉的“烟火气”正在回归,中国迈出了走出疫情阴霾的关键一步。
在这个足以载入史册的2023年,我们相信,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一起越过这个寒冬,前方,就是春暖花开!
相关阅读(点击下方标题可直接阅读):
2.《每一代人都要经历属于自己的考验》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xMTMxNjY2MA==&mid=2247517665&idx=1&sn=137657b3a8cfbdcb841459ea6ba85ff9&chksm=c11cc63af66b4f2c239a6ea267b15beca64620fe60970ccc6221a8a7ee679563af76fe5d6520&scene=21#wechat_redirect]
3.《我对未来疫情演化以及应对的看法》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xMTMxNjY2MA==&mid=2247517813&idx=2&sn=fca58ec60956fa7fcffd1c9f8d2fe4dc&chksm=c11cc5aef66b4cb8420133307d7fe57311220b7f6bf96a873ef273a44b85dfbda1190ca2e44b&scene=21#wechat_redirect]
PS: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xMTMxNjY2MA==&mid=2247505329&idx=1&sn=67bea2cf4f666f98ce77d4a8a15cc5e3&chksm=c11c966af66b1f7ceb9eee61af5ef6a23fb3ce5a5b2e861aa1e0a07764f88599054df6542d5b&scene=21#wechat_redirect]猫哥的知识星球中每周有2-3篇热点政经分析文章,有一些不方便在公开场合的深度分析在星球才能看到,感兴趣的朋友长按图片或者扫描二维码均可加入,欢迎大家来星球一起交流。 下图是2022年末梅杰访华达成的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