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环相扣的一盘棋


上一篇《深度好文——我为什么只给鲜花,不给狗屎》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5MDQxNTY1Mw==&mid=2247484445&idx=1&sn=7accf7453bc3b68c882ef9b98290a1be&chksm=fe3fd657c9485f41fc46e65ed17326cc08efea31bf662330c5ef0cb8d6c84d357936d8fde547&scene=21#wechat_redirect]的反应有点出乎我的意料,看来大家对基层治理,对微观领域的兴趣远远超过宏观领域,这里就给大家加加菜,继续探讨这个有意思的话题(基层治理的土办法留在下一篇)。

1.先谈一谈扶贫工作

看了上一篇文章的读者已经有个大的概念——其实中国很多问题究其根源就在农村——准确的说,根源就在于农村的贫困。包括粮食安全,包括食品安全,包括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衍生的一系列问题等等。所以,扶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上升到一定层面,这个工作的成败甚至可以影响到这个国家是否可以可持续发展,是否能长治久安保持稳定。

现在的扶贫工作是最高领导亲自抓的一号工程,全面动用各个层面的资源——包括行政、财政、金融、医疗、教育、工商等等。这种规模与力度不要说放眼全球,就是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没有这个先例。从宏观与历史的层面来讲,这样做是非常正确的——从历史来看,共和国有今天的成就确实对贫困户(主要以农村为主)有相当大的历史欠账,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农村资源(包括土地与廉价劳动力),经济成果却大部分被城市与城市居民所获取。现在反哺农村与贫困人群是非常有必要的。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中国政府是怎样开展扶贫工作的——与被公知吹嘘的皿煮发达国家相比,妥妥的表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教育:贫困地区学生获得大量的加分,优秀大学为贫困地区学生直接开设“绿色通道”。传言今年贵州贫困学生加分差点把另一个城市高考状元读清华大学的名额都挤掉。对于成年人则给予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

医疗:对贫困人群免费体检是不用说了,甚至很多地区开始“探索让贫困人群先看病后付费”——潜台词就是财政为无法支付医疗费用的贫困人群买单。

住房:财政直接给旧房、危房修建费用,有些扶贫企业干脆直接修建新房子给贫困人群。

财政:直接给贫困人群各种补贴。

工商:所有的央企、大型的国企都有直接的扶贫任务,国企整体结对扶贫任务是1万个贫困村。大型民企也给了1万个扶贫村的任务——比如阿里、京东、恒大、万达这些知名企业都纷纷宣布拿出几十上百亿资金扶贫,甚至这些企业界的大人物比如马云、刘强东、王健林、许家印等等都“亲自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工作”——这也算中国特色,什么时候你看到过比如苹果、沃尔玛、通用这些企业的老板在美国搞“扶贫工作”?

很多地方扶贫基本就是直接送钱——比如养殖扶贫,把鸡仔、鸭仔、猪仔什么都买好,饲料钱也给,贫困户养好后都不用操心销售——企业直接包了,直接对企业员工下命令,每个季度必须买2只鸡以及鸡蛋若干,否则就扣绩效。

西藏为贫困户修的二层楼房,成本四十万,贫困户掏几万就可以入住。

总而言之一句话,政府动用各种资源对贫困人群什么都给——给读书指标,给医疗补助,给财政补贴,给就业机会,给创业机会等等。

这还不够,政府官员还直接

与贫困户1+1结对,象自家亲戚一样帮助结对贫困户解决各种问题,很多地方都要求基层干部直接入住贫困家庭——3年起!

这样的扶贫政策是不是对贫困户天大的利好?

这些政策是不是会赢得贫困户热烈的拥护?

这些政策是不是可以获得很顺利的实施?

你又错了!

基层远不是你想象中那么简单!

前期这些扶贫政策在实施中遇到相当一部分贫困户的抵触!实施中遇到相当大的阻力!

为什么贫困户会抵触?

原因很简单,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以“贫困户”为筹码,各种漫天要价,要挟扶贫干部——有的时候甚至气得基层干部吐血。你不答应,贫困户就百般不配合,坚决拒绝“脱贫”。

是不是颠覆你的三观?

举一个例子。

我有一个同学在某县某机关当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他结对的贫困户是当地著名的“贫困钉子户”——“钉子户”的意思就是给钱他收,但是死活不肯“脱贫”。

让他养殖,鸡仔连饲料都买好了送到家门口坚决不收,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坚决不去,介绍工作——不管是看门还是清洁工还是家政工(贫困户没有任何文化)一律摇头,后来逼得我的同学实在没有办法了,就问这个“贫困钉子户”到底要怎样?

“贫困钉子户”的要求很简单——给他找一个媳妇,而且是固定工资不低于XXX元的女人——两人结婚后平均收入只要高于贫困线标准——这样就“脱贫”了。

假如你是我那位同学,是不是要当场骂娘?

这样的案例是个案吗?

恰恰相反,这样的案例在基层有相当的普遍性。

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最高领导关于扶贫工作的最新讲话

最高领导亲自定位调整扶贫工作政策——“不能让贫困户有太高的期望”,这充分说明,这种贫困户漫天要价的情况已经相当普遍。

看看,中国基层工作就是这么难做——你全面动用资源来帮助贫困人群,执行起来都这么困难!

后来某地政府挖空心思想了一个办法——也不直接给钱给工作了,而是搞了一个就业补贴的政策,大致是鼓励贫困人群出去工作,你拿多少工资财政给20%——30%的额外补贴,干得越多工资越高,财政补贴越大。这个办法立刻得到大力的推广。

为什么扶贫列为执政党的三大攻坚战?

不仅脱贫是攻坚,说服贫困户脱贫也是“攻坚”啊!

基层治理就是这么复杂难解。

2.再讲讲产业治理

这里就要说一说房地产,这个被全民骂了十几年的行业,讲点你们没有听过的东西。

先学习基础知识。

房价为什么涨的快?

很简单,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这么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城市化率提高了将近40个百分点,转移了超过4亿农民成为城市居民。大量的人流与资金流涌进城市,城市土地是有限的,必然推动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涨的快正常,涨的不快反而不正常。

中国首次置业年龄太低。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首次置业平均年龄35岁,中国是27岁。这不仅大大扩大的消费人群,而且让年轻人感到买房有很大的压力——当然有压力,你比发达国家的老百姓提前8年买房,或者你比同龄人出色或者你获得父辈的支助,否则反而不符合经济规律。

谁是房地产行业最大的受益者?

毫无疑问当然是地方政府。我们做过测算,一套房子如果售价是100万,政府拿走的部分要超过60万——包括土地、几十项规费、各种税收等等。与发达国家有所区别的是,因为发达国家是土地私有化,所以,发达国家政府与中国政府最大的区别就是高额的土地收入是不同的对象所获取——中国是政府,发达国家是私人老百姓。

看到这两条你是不是开始有点义愤填膺,准备拍案骂娘?

别急,先喝口水。等我慢慢讲下去。

每年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几万亿,加上各种规费与税费又是几万亿,两者相加就是7万亿以上——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不仅如此,政府还准备加快房产税立法,准备征收房产税了!是不是有点贪得无厌?

且慢!

开骂之前你得想一想——政府拿着这每年几大万亿干什么去了?

敲黑板,讲重点。

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内是道路、地铁、地下排水排污系统、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城市体育馆、机场,城市外是高速、高铁、甚至是光纤网络、4G基站、电网等等(电网、光纤网络、4G基站等表明上是央企直接建设,其实每年国家都要给这些提供公共产品的央企提供大量的补贴,特别是前期基础设施建设,你基本可以认为就是政府买单)。

最近20年,中国的城市形象、基础设施不仅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冠绝全球——这么巨大的投入,资金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城市主干道含管网绿化人行道一公里造价1000万,地铁一公里造价1亿,桥梁动辄几十亿等等——这些都要有人来买单。

谁来买单?

当然是卖地收入买单!如果从根源上讲,就是买房者为这个买单!房价越高,买房越多,为中国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买单越多!

在中国大部分地方,政府那点税收能够把公务员工资、居民医保、社保覆盖掉就要谢天谢天地了,基础设施没有卖地收入是绝对干不了的。

经常出国的朋友可以比较一下,中国二线城市基本可以秒杀全世界90%以上国家的首都,中国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可谓世界第一。

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还远远不止这些,先按下不表。

卖地收入其次就是为制造业补贴。

知道我们国家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吗?5万,10万最多不超过20万!这简直就是倒贴的白菜价!政府从农民收储土地,加上三通一平,加上道路路网建设,至少也要60——70万!,10——20万的价格卖给制造业,政府自己得补贴几十万/亩。

在中国投资一个大型制造业,1000亩廉价土地拿到手——什么都不干至少也赚了好几个亿。如果条件谈的好,再配套点建设用地,土地溢价收入10个亿以上都很正常。这就是中国招商引资最大的筹码;这也是中国制造业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变强,搞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产业链的重要原因。

没有房地产的火爆,哪有制造业的发展?

地方政府凭什么能倒贴制造业?不就是靠着那点商品房卖地收入来平衡成本吗?

靠着卖地收入,地方政府不仅能给制造业补贴,还给其它实业、优质的公共资源提供补贴。

举两个例子。

某市有家IT行业经过十几年发展有了一定的规模,然后市长直接特批在城市最好地段——土地价差不多达到1000万/亩,直接以10万/亩给了20亩,让企业在这块地上盖办公大楼,有了优质的资产,企业也就可以通过抵押获得急需发展的资金。这么运作表面上政府亏了2个亿,但是后期的税收3年几收回来了。

5年前,我在某省某县谈了一个项目。大致是给这个县城引进一所优秀的大学艺术院校,政府给的条件是,院校占地给500亩,单价10万,再配套给500亩建设用地,单价是30万。我们了解了一下,当地土地政府征收与整治成本是50万+,当地土地招拍挂价格是120万/亩+。

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优秀的产业、优秀的公共资源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些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得有人买单的——毫无疑问,最大的买单者就是买房者。

所以,说句诛心的话——土地私有化让卖地收入进入个人腰包还真不如象中国“特色土地制度”进入政府财政盘子更好,前者是少数人受益,后者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补贴是让整个经济受益,是绝大多数人受益。

想一想,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能大干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土地制度就是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补贴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再把视角抬高一点,你会看到什么?

意味着中国产业可以逆袭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优势!

我们建立了覆盖14亿人口的国家电网,才有了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消费市场,比如全球每最大空调消费市场在中国,中国空调渗透率与美国相当,才能通过产业政策+制造业补贴培育出世界级的家电企业——比如格力、海尔、美的等等。

你以为是有了董明珠才有格力,有张瑞敏才有了海尔?

我们建立了全球最大的4G基站网络,全球每100个4G基站中国要占40个,才有了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消费市场,才有了华为、OPPO、小米等等世界级的手机企业。

你以为是有了任正非才会有华为?有了雷军才有小米?

我们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光纤网络,才有了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消费市场,才培育出阿里与腾讯这样世界级的IT企业。

你以为是有了马云才有阿里巴巴,有马化腾才有腾讯?

我们建设了世界最长的高速公路,最长的高铁网络,才有了世界顶级的物流系统——每天可以处理3亿个包裹,才有了领先全球的网络消费与移动支付。才有了像京东、淘宝以及美团、滴滴打车等等电商巨头的崛起。

没有这些基础平台,能有今天冠绝全球的数字经济吗?

所以,

全国经济一盘棋,房地产行业绝对没有常人想象中那么不堪,它是为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

只是,产业之间要协调发展,某个产业发展太快就会出很多问题——房地产调控就是这么来的——让它与其它产业发展更协调一致。

为什么房地产发展太快了?截止到2016年中国人均居住面积超过四十平米,世界第三。相对一个发展中国家,确实数据太超前了。

按:讲一下7月31日政治局会议关于房地产的定调。

这次是这样表述的“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这个表述是近10几年来从未有过的!过去对房地产的调控一般是这样表述:“防止房价过快上涨”(也就是允许房价有一定的涨幅,只要不是“过快”就行)。

“遏制”相对“防止”用词更严厉,没有丝毫的弹性,把“过快”去掉就是已经不允许房价有任何的涨幅,而且这句话前面没有任何地域或者区域限制,翻译成白话就是——全国房价一分钱都不准涨!

这个表态隐含的意思甚至是“允许房价下跌的”。大家体会一下这句话的分量。

另外,这句话还有另一层意思,我们知道,物价是年年上涨的,虽然现在控制得很好,每年上涨幅度不大,但是“房价一分钱都不准涨”叠加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因素,其实就是在说——“投资房子是要亏钱的”!这么定调房地产不仅符合过去“房住不炒”的总方针,而且也是给所有的人建立明确不含糊的“预期”。

最高领导层这么表态定调,相信很快各地就要出台各种政策来落实(估计以行政的强制性措施为主)。

说白一点就是房地产发展太快了,已经与其它产业发展严重不协调,过去“防止房价过快上涨”是让房地产“走慢一点”,发现不行就说“房住不炒”甚至“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干脆下死命令房地产“你一步也不准向前走”(你要倒着走也可以)——直到其它产业赶上来。

总体感觉就是管理层认为房地产已经完成了它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制造业补贴),现在是铁了心要把这个夜壶踢到一边了。

3.为什么要将扶贫与房地产行业扯在一起谈?

很简单,房地产的卖地收入主要就是农村的土地,农村与农民为城市化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额的启动资金!

这个贡献执政党没有装作没看见。

所以,才要反哺农民,特别是贫困的农民。

所以,才会有最高领导亲自挂帅,动用各种国家资源的扶贫工作。

宏观经济是环环相扣的一盘棋,只有站在更高的层面,系统地治理,才能取得成效。

猫哥按:“懂你英语”课程是一个我遇到的最优秀的英语教学课程,我身边学习过这个课程的都是称赞(暂时没有遇到负面反馈的),相关介绍在我上一篇《为什么说95%的英语学习者,都是“劣质勤奋者”》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5MDQxNTY1Mw==&mid=2247484452&idx=1&sn=f8447b5b15a2cac3e1c05e11a11022cf&chksm=fe3fd66ec9485f788436ff5713193a7e11939065fff3adef06afe458e6c22ef18e89ddc19a2b&scene=21#wechat_redirect],大家可以直接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报名。

欢迎转载,转载请按原文的版权信息注明——

“作者:袁浩,来源:猫哥的视界”

并在文尾附本公众号微信二维码


Author: John Doe
Reprint policy: 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are used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CC BY 4.0 reprint polocy. If reproduced, please indicate source John Doe !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