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开以来,大国崩溃论就唱了几十年;大国衰落论实际就是中国崩溃论的变种,这个论调不新鲜,一个十几亿人口大国,拿着放大镜找一些问题太容易了;但是,过于夸大这些问题的严重性,甚至上升到国家经济衰落或者崩溃的层面就是危言耸听。虽然,2015年开始搞结构性的调整,搞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杠杆;一些行业日子过得很艰难这是事实;虽然,2018年中国与美国开始出现严重的贸易摩擦可能导致出口的恶化,但是,整个国家经济的未来远远不是悲观到要衰落的地步。
中美贸易战剑拔弩张,各种中国药丸的观点如同沉渣一样又开始泛滥,这里特贴出几个月前的一篇旧文。
先驳斥几个大国衰落论常见的问题
其一,债务问题
中国经济的债务问题被一些阴谋论者无限放大,远一点的有著名的狼教授就曾经放言,中国每个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都超过希腊;中国的债务危机一旦爆发,整个经济都会崩溃。近一点的比较时髦的就是“明斯基时刻”,包括周小川就曾经说过,中国要防止“明斯基时刻”。这个观点立刻被广泛传诵,好像中国的债务出了了不得的问题。
这里简单的普及一下常识。
一个经济体的债务分为政府、企业、居民三类。中国债务较高的主要集中在企业与政府(这是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必然,谁也没有点石成金的本事;快速的城市化+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政府+企业通过负债来筹集资金)。中国是社会主义体制,政府是整个经济信用体系中最后一环,如果政府债务没问题就基本可以认为整个经济体的债务没有问题。现在我们来看看政府的负债情况。
2017年8月24日,社科院发布了《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2017》,报告显示,到2015年,中国政府总资产超过125万亿,中国政府总负债约70万亿(含社保基金未来的缺口),两者相加,中国政府净资产在50万亿以上。特别强调一下,这个数据已经包括了中国政府拥有的国有企业的资产与负债。
2015年中国政府公共财政收入超过15万亿,如果加上国有企业收入,这个数字要超过30万亿。
那么,一个拥有125万亿资产,负债70万亿,净资产在50万亿以上;每年光是政府财政收入都有15万亿,同时财政收入还保持2位数增长的政府——你们觉得债务是一个多大的问题?
中国政府的债务不仅现在不是一个多大的问题,未来更不是一个问题。
有研究机构对120个国家从1980年——2015年时间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城市化率达到55%——60%,企业与家庭的债务增长出现拐点;城市化率超过60%以上,政府的债务增长也出现拐点(这个观点很好理解,城市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增长开始放缓)。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大概是57%左右,每年增加1.2%,大致在2020年就可以超过60%,届时,中国政府、企业、家庭的债务增长均会出现拐点。
中国债务现在不是问题,2020年后也不是问题,那么2018——2020年这3年呢?呃,这三年恰恰在搞供给侧改革——去杠杆,降债务,防范金融风险正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目的就是让中国经济结构更良性更健康。虽然现在有一个中美贸易战的变数,可能让外部环境恶化,但是中国敢于在3月宣布扩大对外开放,包括进一步扩大金融领域的开放,没有对金融领域风险掌握的底气,是不可能做出这个决定的。
西方国家过去十几年一直拼命唱衰中国(比如,中国崩溃论的书籍在日本是最畅销的题材),2017年,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步调一致地下调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好像中国真出了什么了不得的问题。当时公知们如同打了鸡血一样纷纷出动,互联网上大国衰落论谣言满天飞……
然后,财政部出来打脸了。
2017年8月,财政部宣布在香港发行20亿美元的主权债券,利率只比美国国债稍微高了25个基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按惯例,任何国家发行美元计价的主权债券都要先通过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给一个信用评级,然后才会有金融机构买单。这次,中国偏偏不要这三大评级机构评级直接销售——消息一出,准备看笑话的公知们瞠目结舌,没有国际评级机构评级地方中国债券居然吸引国际金融机构蜂拥而至,1个小时内认购金额就超过100亿美元,1天内超过200亿美元,最后达到220亿美元认购。嗯,11:1的比例。完全是疯抢的节奏。
对比一下,是不是觉得中国债务危机什么的衰落论非常可笑。中国现在根本不是什么债务危机问题,也不是什么三大评级机构认为的主权信用下降的问题;而是——根本不差钱!只要中国政府愿意举债,国际市场上有无数机构愿意买单。
其二,人口的问题
因为计划生育政策,中国未来适龄劳动力呈下降趋势,这是事实。适龄劳动力下降在未来10几年后将带来巨大的养老负担,这也是未来中国最大的隐忧。但是,适龄劳动力绝对数的下降却并不代表着中国各个产业会出现劳动力缺口。
未来是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中国恰恰是信息化建设以及数字经济等等走在世界的最前列。智能化不仅是中国政府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而且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具有其它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大数据优势)。
设想一下,随着智能化与信息化在工厂、流通、服务等领域的广泛运用——包括无人工厂、无人超市、无人餐厅、无人加油站等等……大量的初级劳动力将很快被智能化替代——未来人口的竞争更多是质的竞争而不是量的竞争。
有趣的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固然导致适龄劳动力的减少,但是有一弊必有一利,只生一个的政策客观上让家庭的资源向其集中——中国80后、90后、00无论是营养条件还是受教育水平都远远超过过去的50后、60后、70后。根据《中国人力资源白皮书》的数据,1985年——2014年,全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6.38年提高到10.05年,高中以上人口占比从14%上升到36%,大专以上从2%上升到16%。
2017年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适龄劳动力已经达到9500万,整个西方世界这个数据不过2亿,但是中国每年还有800万大学生毕业,再过20年,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适龄劳动力将超过整个西方世界。
19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普及高中12年教育,要扩大大学招生比例,等等,这也是明确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来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素质水平。预计到2020年,9年义务教育入学率,高中入学率、大学入学率将分别达到95%、90%、50%。
中国现在的年轻人不仅营养+教育远超他们的父辈,最重要的是他们生气勃勃,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是其它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举一个例子。
最近韩国拍了一部纪录片《可怕的未来,中国的90后时代》,片中韩国教授公布了一个调查数据,超过50%的中国年轻人认为自己的未来很乐观,与此对应的包括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等,没有哪个国家能达到这个数据。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兴则中国兴。
当少年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的时候,有什么理由相信这个国家会衰落?
其三,房价的问题
现在只要谈中国经济,好像都绕不开房价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只是国民的一个观念问题。
中国房价是否有很大的泡沫?为什么很多年轻人都买不起房子?
简单的普及一下常识。
任何一个成长的经济体(或者国家、地区、城市),必然能源源不断的吸引人流+资金流的涌入;由于土地不是工业品可以无限的生产,那么,源源不断人流+资金流的涌入必然推动当地资产价格的上涨。只要这个经济体(或者国家、地区、城市)上升趋势没有逆转,那么,人流+资金流的涌入趋势也不会逆转,资产价格上升趋势也不会逆转。对应中国近三十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房价的高速增长也就太正常不过了(不增长或者增长慢才不正常)。
那么,为什么很多年轻人都买不起房子?讲两个数据;即使在欧洲、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国民首次购房平均年龄是35岁,中国是27岁!整整提前了8年!27岁大学才毕业几年?积蓄才多少?中国年轻人要比西方发达国家国民提前8年买房——或者你获得父辈的资助或者自己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如果你不具备这两个条件,你凭什么认为你买不起房子不是你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
事实上中国政府对大城市房价的调控已经相当程度遏制了房价增长的幅度——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印度,这个经济总量只有中国20%,人均收入也只有中国20%的国家第二大城市孟买,其房价折合人民币5万——10万一平米,稍微好一点可以看海的地段普通10万人民币1平米。只比上海房价略低一点,但是这个城市居民收入连上海人均收入20%还不到!
十九大报告把房地产的地位已经降低到民生领域,并且明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是用行政权力强行剥离房子的金融功能与投资功能。其目的就是强行让房价增长速度要远远小于经济增长速度。具体手段是系统性,包括针对贫困人群——有棚改、公租房、发展租赁市场、共有产权等等;针对中高端人群——就是强行拉大住房的交易时间——如果买房目的是“房子是来住的”,这个拉大交易时间没有影响;但是目的是“用来炒的”,从买房到允许你卖房至少5年以上的周期是不是很痛苦?(现在大城市买房后允许的交易时间是办理产权证后2年,你买的期房到交房差不多2年左右,办理产权证又是半年以上,再加个2年,前后周期有5年),这还不是唯一的调控手段,可以预计,到2020年后房产税落地会根本上解决“房子不是用来炒的”的长效机制的问题。
其四,收入差距的问题
中国的收入差距大,基尼系数很高。这是事实。原因很简单,宏观上讲,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收入差距很大;微观上讲,个人受教育的差距、家庭的差距,所处的城市、行业、企业的发展速度不一样导致的收入差距都很大。
理论上讲,收入差距大,基尼系数高会导致社会动荡甚至会影响国家的稳定。但是,这只是理论上,这个理论放在其它国家是适用的,放在中国却不大适用。因为,中国是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敲黑板,听重点。
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从建国开始,无论是国家的二次分配或者是国家资源的倾斜方向,都对底层国民照顾有加,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资源倾斜的力度越大,公共产品的普惠程度越高——这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消弭了因为收入差距可能导致的社会动荡。
中国建立了全世界最发达最完善的公交系统,但是,收费标准却非常低廉,光是这一块从中央财政到地方财政每年都要补贴巨额的费用:包括铁路客运现在还执行95年的收费标准,每公里不到1角钱,20年没涨过!(铁总负债累累不是没有原因的)城市公交每辆客车地方政府每年都要补贴几万;我们的城市地铁发展很快,至少有3个城市已经达到每年千万级别的客流量,但是收费却是白菜价,导致目前几乎所有的城市地铁都是亏损。
中国粮食价格几十年都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为了控制粮食价格,中央采用给三农巨额补贴+绿色通道+国企粮商宏观调控等等控制粮食价格。过去十几年,“菜篮子工程”一直是地方政府的重中之重。以至于中国老百姓以排名国际90位左右的人均支出的30%就能够在肉类、鸡蛋、蔬菜、水果人均消耗量达到发达国家标准。
中国电网是全世界技术最先进,使用最稳定的电网,但是居民用电价格只是欧美价格的1/4-1/5。
银行是不是大家都骂它们是吸血鬼?但是,中国银行的的净息差(存款与贷款的利息差),在全世界都算低的。世界银行提供的2000——2011年数据,中国在此期间的平均净息差2.51%,低于除了澳大利亚与韩国之外的其它所有新兴经济体与金砖国家,也低于美国等部分发达国家。
还有我们优秀公平的基础教育系统,基础医疗系统与物美价廉的医疗专家……
上一届政府搞了西部大开发,搞了村村通工程(通电、通路、通电视),投入的资金数以十万亿计,这一届呢?
十九大报告将现在的主要矛盾定位为人民美好的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目标指向的重点的就是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比如现在的“扶贫工程”就是中国政府一号首长亲自主抓的“一号工程”。这个工程感觉就像打一场大的战役,执政党将金融、财政、教育、医疗、行政等等各种资源都全面动用起来,向贫困人群倾斜。力度之大,在人类历史上也堪称空前绝后。
那么,你现在还认为中国会因为收入差距过大,导致社会动荡甚至导致衰落吗?
大国衰落的理由不成立,那么,希望在哪里呢?
先看一个数据。从2015年开始中国搞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杠杆,按理说大家的日子应该很难过(传统制造业,传统服务业日子确实难过),但是,从去年开始的经济数字却出人意料的耀眼——2017年,中国GDP增长达到6.9%——这是什么概念?全世界GDP超过10万亿美元的只有美国,达到这个数字后其增长速度从来就没有超过3%,另一个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时间最长的国家是日本(30年左右),其人均GDP达到4000多美元时,日本的增长率就滑到3%左右;中国目前经济规模10万亿美元以上,人均GDP达到8800美元的庞大经济体,在银根紧缩、去产能、调结构的时候居然还能保持7%左右的增长率,这有没有天理?这个数据有没有问题?
这个数据当然没有问题!中国的GDP如果一定要说有问题也不是虚报、多报,而是“无法统计”的少报、漏报,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统计局统计GDP,一直不把民间交易(所有不开发票的交易)、政府支出、农村自建房、房租等等收入计入GDP!规模以下个体工商户、家庭作坊只以按户均税收来推算(实际上这些工商户营业额远远超过那点可怜的税收),总而言之,中国GDP看上去总量很大,但是,人均按照美元计算总是很低,所以,中国才可以一直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几十年不动摇!发展中国家就可以享受发展中国家待遇——包括交纳更低的联合国会费,享受国际贷款的优惠利率,承担更少的国际义务,在国际贸易中享受各种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
按照19大报告,到2035年,中国才能达到发达国家标准,嗯,在此之前,中国就只能是“发展中国家”!所以,只要有可能,中国哪怕在“发展中国家”多待一天都是好的。
回到主题,为什么2017年,中国在银根紧缩、去产能、调结构的时候居然还能保持7%左右的增长率?
先引用一段周小川2017年10月15日在华盛顿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年会期间的讲话:
“过去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自此前高于10%降至2012年的8%左右以后,继续降至2016年的6.7%。但今年以来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回升,上半年GDP增速达6.9%,下半年有望实现7%。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家庭部门消费的快速增长,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消费对象逐渐从传统的商品转向服务,因此服务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5年前的约40%上升为当前的55%。”
这段话怎么理解?
驱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过去我们是投资拉动,现在消费起来了,“今年增长了10.4%”,为什么消费会起来?因为“消费对象逐渐从传统的商品转向服务”,这直接导致“服务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5年前的约40%上升为当前的55%。”我们知道,现在搞供给侧改革,去杠杆,去产能,那么第二产业(工业)部分传统产业的日子一定很难过,这肯定会影响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但是,我们的第三产业起来了,弥补了第二产业的这个缺口,让中国整体经济增长速度都起来了。这真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为什么中国的第三产业能发展如此迅猛?
1全球第一的互联网经济
因为我们建立了全球最发达的互联网经济!互联网经济催生出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不断的挖掘这各种细分市场需求,加上发达的移动支付系统与便捷的物流系统,导致居民的消费被不断挖掘出来,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成长。互联网经济不仅能促进消费,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经济给老百姓提供了一个增加收入的平台。
我有一个朋友,以前开传统的餐馆亏了两年,现在改在写字楼离开了一个轰趴,每月都在赚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变化你们自己想)。
什么?你没有钱投资?
好吧,我还认识一个开顺风车,跨城市那种,重庆到遵义,一个座位157,4个位子单程就是600,来回就是1200元,扣除过路费、油费、平台费用,每天可以赚到500元以上,一个月跑20几天,月收入轻松上万。(现在高铁开通了估计跨城顺风车也要转战其它线路了)
什么,你白天要上班?
好吧,我还知道很多下班开快车的,下午6点半——11点半,差不多可以赚100多元,一个月下来赚几千元补贴家用是妥妥的。这样的人有白领、保安甚至还有公务员。
什么,你不会开车?
好吧,我认识一个女孩,以前新东方上班,后来辞职出来卖水果,进口水果电商渠道销售,2年后现在一个月收入有2万。
什么,你没有代理水果的渠道?
好吧,我有一个朋友,自己在家里炒火锅底料,然后外卖小火锅,15——18元一锅,每天可以做100多单,每单有3—4元利润,一个月收入上万也是妥妥的。
什么,你不会弄火锅?
好吧,我还认识一个女孩,自己在家里做甜品什么的,比如川贝柠檬膏,一瓶68元,包装、瓶子都是在淘宝订购,送货有物流,3天做一批卖100瓶,至少也有3000——4000元利润。
还有上门做菜的,8菜一汤2小时搞定300元;上门就做下水道疏通的,8年就买了一套房子;上门理发的……
只要你头脑灵活加一点勤奋,这就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2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
中国未来的希望仅仅是互联网经济吗?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还来自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
中国的产业发展路径一般是这样的特色,政府建设基础设施——培育出庞大的市场——促进民族产业的发展。
比如,我们建立了覆盖13亿国民的顶尖电网,培育出全世界最大的家电市场。全世界每卖100台空调中国就要消费42台;我们建立全世界规模第一的交通路网,培育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每年要卖2900万辆汽车;我们建立了覆盖全国最完善的4G基站,全世界每100个4G基站有60个在中国(总数约300万个),培育出全世界最大智能手机市场,全世界每卖100台智能手机中国要卖50台。
好吧,现在中国这个基建狂魔准备坚持这条道路干下去。
比如,5G基站,我们准备从明年开始干,10年内建设450万个5G基站,数量将是现在4G基站的1.5倍,从2019年开始——这个时间在欧洲、美国等国家甚至还没有普及4G,中国将进入5G时代!2020年后,中国的数字经济、信息经济将超越欧美国家一个时代。
比如,新能源汽车。按照国家充电桩规划,到2020年,全国要新建1.2万个充电站,480万个分散式充电桩。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在2020年将覆盖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所有城市、其它地区主要城市等200多个城市、高速公路3.6万公里。做到郊区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环城区服务不超过3公里,城区内不超过1公里。
这里再多啰嗦一句,新能源汽车,国家工信部最近出台了一个文件,2019年开始,全国所有的汽车企业将实行双积分制。啥意思?就是2019年后汽车企业每卖一台传统的燃油汽车就会得到一个负分,每卖一台新能源汽车就得到一个正分。年底结算,如果你是负分要么你去其它企业买正分冲抵,否则就要停止销售。(这个政策非常有意思,结合最近中国宣布的汽车关税下降,大幅度降低外国车企的准入条件,简直就是经典的布局)
这个政策太狠了!消息一出,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四大车协加一个德国总理集体去求情,但是中国高层意志坚定,根本不理睬。这里,我负责的说一句,未来几年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毫无悬念的实现弯道超车。
这只是产业经济,如果涉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基建投入就更大了,比如,为了打造成渝经济圈,未来几年内中西部好几个中心城市就有8条高铁线路通车。我勒个去!
3科技水平爆发式增长
中国未来的希望仅仅是互联网经济+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吗?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还来自于科技水平的爆发式增长。
最近几年,中国的科技水平处于爆炸式增长阶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是中国未来崛起最重要的筹码。
先看发明专利。2016年中国共受理发明专利133万件,是美国+日本的总和,同比增长21.5%,连续6年世界第一;截止到2016年底,中国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0万件,是继美日之后第三个国内专利拥有量过百万的国家,5年后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再看国际专利。2014年,中国国际专利申请还只有25000项,2016年就达到43000项,速度惊人。从2016年世界百万人口国际专利申请量看,人均PCT(百万人口)80以上都是高度发达国家,15——80的,都是中等发达国家。中国2016年是31,按照中国目前高速增长的速度,5年左右能够超过英国83的水平,10左右能都达到美国173的水平。
看完专利,再看科技论文。2013年,中国科技论文数量已经与美国持平,2013年后远远超过美国——这是数量,那么质量呢?评价论文质量主要看两大国际文献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2014年收录中国论文26.35万篇,连续6年排在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在影响人类的前沿科技领域,中国与美国几乎没有差距,有些领域已经超越美国。
超级计算机、量子通信领域中国领先。
能源领域,页岩气美国领先,可燃冰中国领先。可控核聚变这个最关键的领域中国也领先美国。
人工智能领域,虽然还没有阿尔法狗这样标杆产品,但是也可圈可点。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中国AI研究领先世界,深度学习论文数量与质量世界第一(这主要是我们发达的互联网经济积累的大数据奠定的基础)。
这几年,中国的科技水平真的是突飞猛进,各条战线上捷报频传。
截止到2016年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就包括:北斗系统、预警机、雷达技术、3D打印、激光技术、超级钢、纳米技术、云计算、量子技术等等。(欢迎补充2016年至今的领先技术)
今年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中国代表团以15枚金牌的成绩位列金牌榜榜首,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中国队获得冠军的项目包括工业机械装调、数控铣、工业控制、机电一体化、信息网络布线等等,其中,数控铣、工业控制可以说是工业之母,是人类工业时代的技术皇冠,一般而言,谁赢得了它,谁就是工业技术世界的龙头老大。
4日益提高的社会福利水平
中国未来的希望仅仅是互联网经济+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科技水平的爆炸式增长吗?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还来自于中国社会福利水平的日益提高。
十九大历史性将主要矛盾定位为人民美好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这个“不平衡,不充分”除了城乡差别、地区差别之外,就是社会福利还不“充分”。
中国政府对福利的提高一贯是只做不说,因为社会福利是一个刚性指标,上去容易下来难,如果经济发展不如预期,那么前期承诺的福利指标就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西方发达国家的债务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福利陷阱。中国政府这方面是很谨慎的。
尽管如此,在19大报告中还是明确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包括,
教育。优先发展教育,2020年普及高中义务教育。过去义务教育只是免学费,现在经济较好的地区连学杂费也免了,贫困地区甚至直接提供免费午餐。
医疗。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药品价格还要下降,实际医保的报销标准就可以提高;另外,政府财政对医保的补贴年年增加,城镇居民医保补贴从过去的几十元已经提高到去年的450元。所以,医保覆盖的病种、药品每年都在扩大——今年又将一批癌症药品纳入医保。
农民。提出“三权分置”制度,实际上就是有限私有化,赋予承包权的土地一些产权特征与金融属性,让承包土地的农民可以通过承包权获得稳定的财产性收入。
养老,用养老金+养老保险提高养老社会救助水平,减轻家庭的负担。2020年还要划拨国企30%的股权进入养老金账户。
扶贫。这是一个大工程,是执政党动用各种资源向底层贫困人群的全面倾斜。举几个例子:
教育。清华大学有一个针对贫困地区的招生计划。贫困区学生,只要你比同一地区大多数考生分数高,哪怕你只考了400分也可以读清华。
医疗。山东的健康扶贫计划已经提出对贫困地区人群探索“先治病后交钱”——潜台词就是,如果看病后交不起钱,就由财政兜底。
企业。央企有一个万村结对扶贫计划。中国铁塔结对了一个湖南湘西的贫困村,帮助村民养鸡,全国的铁塔员工都不定期在这个定点扶贫村采购鸡蛋和走地鸡,村民几乎不愁销路。
可以预期,到2020年,中国国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将整体上一个台阶,福利水平的提高不仅让老百姓更有安全感,另一方面还可以极大的促进消费的健康增长。
5人,才是第一资源
中国未来的希望仅仅是互联网经济+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科技水平的爆炸式增长+社会福利水平的日益提高吗?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还来自于中华民族优秀的素质。
中华民族是最勤劳的民族,我们每周工作时间在44小时以上,秒杀其它任何国家,不仅如此,中国人加班赶工更是等闲,在美国地铁工作的中国人甚至创造了1周工作114小时的记录,光是加班工资就拿了100多万人民币,把美国佬都吓傻了。中国人不仅男人勤劳,而且女人也很勤劳,中国适龄妇女就业率超过60%,这又是秒杀世界所有国家;当东南亚的猴子嚼槟榔,欧洲的大洋马度假的时候,中国人在辛勤的工作——这样的民族有什么理由不崛起?
中华民族还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种族。我们的海外留学生在欧美大学留学生中长期保持毕业率第一,国际奥数比赛、国际电竞比赛长期碾压对手,重大科技成果我们长期弯道超车——别人用5年、10年研制的成果,中国人只需要1/2或者1/3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从两弹一星,到四代机,从超级计算机到蛟龙、天宫等等无不例外。
这样勤劳、聪明的民族有什么理由衰落而不是崛起?
6高效的社会体制
中国未来的希望仅仅是互联网经济+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科技水平的爆炸式增长+社会福利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华民族优秀的素质吗?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还来自于中国高效的体制。
中国目前的体制是这个星球最高效的体制,没有之一;这个体制将13亿中国人有效组织起来,凝聚出巨大的力量。300年前,中国的人口就是世界第一,明末人口已经达到2亿,但是,数量不代表力量,没有有效的组织,数量再多也是一盘散沙,2亿人口的大明居然无法抵御只有几十万丁口的后金部落的进攻,汉家文明被一个只有几万军队的野蛮部落轻松征服;清末中国人口达到4亿,同样是世界第一,但是数量不代表力量,4亿人口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
没有有效的组织,任何优秀个体的努力都是徒劳。1880年中国一群精英开始搞洋务运动,到了1932年,整整50年,中国工业总产值仅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2%,数据可怜得令人扼腕。对比一下,1980年中国开始搞改革开放,到2016年仅仅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已经相当于欧盟+美国的总和,到2020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将等于欧盟+美国+日本的总和!
不仅如此,在这个体制下,中国用全世界8%的耕地养活了18%的人口,并且让这18%的人口在人均消耗肉类、鸡蛋、水果、蔬菜等关键指标达到亚洲第一,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在这个体制下,改革开放30年,中国不仅建设了世界最长的高速公路,最长的高铁线路,最完善的国家电网,最多的通讯基站,还让人均住房达到40平米(城市36,农村45),位列世界第五。
西方体制更象一个拳击赛,各路政客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折腾半天还是原地踏步;中国的体制更像是接力赛,邓大人定一个目标,2050年中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再设计一个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执政党领导,接下来各届班子接力沿着这个路线一阵狂奔,30年后中国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19大报告将中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提前了15年——2035年,实际上这个时间还很有可能再提前10年左右。
未来10年,我们这一代人将见证300年来中华民族真正的崛起。
欢迎打赏
欢迎转载,转载请按原文的版权信息注明——
“作者:袁浩,来源:猫哥的视界”
并在文尾附本公众号微信二维码
本文图片来自摄图网